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9月2日发布,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发生生猪非洲猪瘟疫情。
图片来源:养猪网
这已经是近期国内第6起非洲猪瘟!照目前形势看来,尽管防控工作从未放松,但非洲猪瘟俨然“脱缰野马”一路向南,毫无规律可循,南方地区万不可放松警惕,一定要加强生物安全防控工作。
一、非洲猪瘟是如何传播的
*直接(健康猪与患猪之间)或间接接触:
*饲喂含有感染猪肉和/或猪产品的垃圾(ASF病*的传染性在未熟制猪肉产品中能够维持三至六个月)
*先前吸食过感染宿主血液的生物媒介(钝缘蜱属的软蜱)
*污染的非生物媒介(设施、车辆、衣物,等等)
病*来源包括:
*病、死动物的血液、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
*经过感染存活并康复的动物
*感染了该病*的钝缘蜱属的软蜱(一种天然的节肢动物宿主)
*环境:ASF病*可在猪粪中存活6至10天,在猪肉产品中可存活若干月,在冻肉中可存活若干年。
二、无疫苗!生物防控是最有效措施
《科学》杂志报道说,迄今为止,仅在东北的4个省,非洲猪瘟涉及面积达数千平方公里,有4.3亿头猪处于风险之下,其中许多是在小型农场养殖的,这些地方缺乏生物安全措施。
由此可以看出小型养殖户的生物安全意识是多么的缺乏,这就是潜在的危机!
三、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影响严重,常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但是如果能够早期诊断,将大大降低它造成的损失。
生物安全是抵御非洲猪瘟的第一道防线,防止家猪跟与野猪的接触是非常重要的措施。运输限制在控制疾病在国家之间的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措施通常适用于猪肉产品以及活体动物运输。
所有成功的清除方案都包括快速地诊断、扑杀和对受感染场地动物的处置、彻底清洁及消*、灭虫、运输控制和监控。
1、清洗和消*
猪舍和设备都应定期清洗消*,运输工具和员工在进出猪场时都应消*。
2、其它生物安全措施
降低到访者的次数,在围栏周边装载和卸载猪,卸载猪后对运输卡车进行清洗消*;不提倡设备在未清洗消*之前就在猪场或村庄之间共享。
避免该猪群的饲养员与其它猪群接触,提倡多使用专用工服和鞋子;要确保后备种猪群的来源可靠;合理地处理废水及屠宰猪的废弃部分应,预防野猪接近。
3、意识
场长、兽医和所有养猪相关人员都应有预防ASF的意识,能够认识ASF,如果有疑似ASF病例知道应该怎么做,多注意泔水饲喂和其它破坏生物安全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小猪。
一旦某个国家发生ASF,应该全面通报疾病暴发情况,在每个环节都加强生物安全,定期检查猪,如果有疑似病变或死亡,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
4、监测
通过对ASF的认识,鼓励养猪户等向兽医当局报告调查的疑似病例(这属于被动监测),通过临床检测、尸检和血清学检测,系统地追踪所有疑似病例,并全面调查疾病的可能来源和传播途径,一旦该病在这个国家出现,同时进行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
小编的话:
非洲猪瘟猛如虎,无有效疫苗可打,致死率几乎高达百分百,这对养猪业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
这样的形势之下,生物安全防控就被放到高度重要的地位,但很多养猪户此前在这方面的意识仍然比较薄弱,特殊时期,希望各位养猪人一定要增强这方面的意识!
此外,面对疫情,切莫信谣传谣,要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