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水能治白癜风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13/5838769.html我向来以为广袤荒凉之地,最适合骑行穿越,或许那样会让人有一种游侠骑士的错觉吧。来到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蒙古,没有什么能比用车轮丈量荒原更令人憧憬的了。
沿途的每一公里,你都在观察这个陌生的国度,那里的人们、牛羊、建筑还有别具一格的生活风貌。它们刺激着你的神经,感染着你的情绪,带来旅途中的孤独与艰辛,让你成为一个不那么表面的过客。
▲EastGobi·东戈壁省
我的第一段蒙古摩旅从乌兰巴托开始,往南抵达曼德勒戈壁,之后经乔伊尔返回首都。五天的旅程好似一场浮光掠影,虽谈不上刻骨铭心,但或许可以粗浅地勾勒出一幅摩旅蒙古的草图。
14邻国穿行记·摩旅蒙古
▲Cheketours·摩托租车行
这幅草图从租车开始。抵达蒙古的当天,我在火车站和三个比利时游客交谈时得知,首都乌兰巴托有一家摩托车出租行,名叫Cheketours。租赁中国产的Mustang(野马)摩托车,cc的排量,其制造工厂是重庆的鑫源机车。
▲游客试骑
▲Mustang·野马摩托
这种车谈不上好看,甚至在大排量或者拉力车爱好者眼中,cc意味着低端、农用。但在蒙古,这或许是你唯一可以租到的摩托车。
▲两位法国摩友
我刚到Cheketours时,两个法国哥们刚好结束一段为期10天的摩旅。进入蒙古以来,我的英语口语变得熟练起来。交谈中,他们称赞了这款摩托车的耐用、低油耗以及易于操控。
▲老板起草租赁合同
摩托车的租金是13欧元一天,加上帐篷、睡袋以及两个驼包,一共是21欧元每天。我租了15天,合计欧元,约¥。也许你觉得有点贵,但买二手摩托会非常麻烦,你得跟不会英文的蒙古牧民交谈,旅途结束后卖掉也颇费时间。
▲我的摩托车,15天租期
我原本看中了一辆金色摩托,但老板告诉我,昨天就已经被一位德国游客预订。只好选了一辆绿色的,反正我没有女朋友,绿就绿吧,爱特么绿谁绿谁。
出了Cheketours,远处是乌兰巴托著名的棚户区,密密麻麻的木板房和蒙古包混杂在一起。大量贫穷的牧民涌入首都,成了乌兰巴托的一大特色。这趟摩旅结束后,我会进去好好转转。
戴上车行提供的头盔,有那么一瞬间,我想起早年在越南骑摩托时的场景。一出乌兰巴托便风声呼啸,凉气逼人,这更让我怀念起越南的阳光。不过在充满未知的蒙古国,一切都是崭新的。
▲通往曼德勒戈壁的MandalgoviRoad
蒙古的大半人口集中在乌兰巴托,剩下的一百来万人分散在和新疆差不多面积的广袤国土上。在这个全球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荒凉是永恒的主题。路边毫无二致的绿色景致,使骑行仿佛进入了一场原地循环。
一路无言,及至傍晚,路边出现了一个村落。再有半个多小时,天就黑了,今晚只好此地扎营。
这个村落实际上是一个路边服务区,有餐厅和商店。我停好车,突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起来,看来今夜免不了一场冷雨。
来到餐厅,服务员不懂英语,我也懒得用翻译软件,直接扯着嗓子学羊叫:咩、咩、咩。她楞了一下,然后笑着点头表示懂了,给我上了份羊肉盖饭。
端过来时她还学我,也在那叫:咩、咩、咩。我也笑了,笑得像个二百斤的孩子。唉,正所谓凄风苦雨瑟瑟抖,一碗热翔解千愁啊。
夜色下的蒙古包,没有网络,没有电。风吹过脸庞,一种强烈的孤独感涌上心头。我并非没有经历过荒凉,但如果硬要说自己向往荒芜,恐怕连自己都不信。离群索居,意味着放弃与生俱来的群居天性。
雨很快就来了,征得同意后,我在餐厅的院子里搭了帐篷。此处没有任何信号,躺在帐篷里,用笔记本再看一遍《肖申克的救赎》,安迪挖空了这面墙逃出生天。幻想中,我也像安迪那样在芝华塔尼欧的海边开一间客栈,买一条小船。
现实却是下了一夜雨,我蜷缩在薄薄的睡袋里裹上所有衣服御寒。胡天八月即飞雪,蒙古昼夜温差极大,我不禁哀叹,居然沦落到睡帐篷。
早上打开帐篷,一个老牧民正表情疑惑地看着我。我知道他没有恶意,上了年纪的人大都和善。或许是愁云萧森,看见他,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民族、一个帝国的衰老模样。
早上仍旧下着冷雨,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包括两件T恤、两件外套,仍觉得冷。干了这瓶水,雨中骑行在所难免。
出发前去餐厅,这回不用学羊叫了。直接安排了一份羊肉煎蛋,配上米饭和奶,还是很舒服的。
摩托车在寒风中凌乱,显然一切才刚刚开始。南方的曼德勒戈壁,东戈壁省的乔伊尔以及俄蒙边境,都将在未来的摩旅中涉足。
▲和蒙古国牧民同行,发烟尬聊
一直以来,不少粉丝反映比较喜欢贴吧风格,既然如此,本次摩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