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汽车人来说,今年惨烈的价格战可谓是史无前例,但对于跨界而来的吴胜波来说,这样的剧情却似曾相识。
在加入福特担任中国区总裁兼CEO之前,吴胜波作为美国家电品牌“惠而浦”的亚太区总裁,见证了家电行业“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血腥,也目睹过像“格力举报奥克斯”这样日后也发生在汽车行业(长城举报比亚迪)的拆台戏码。
商场如战场,换人如换刀。在惠而浦工作的五年多,吴胜波通过精简产品SKU、聚焦细分市场等手段,让惠而浦在中国扭亏为盈,这样的“即时战斗力”以及本身的华人背景让他成为福特想要挽回在华颓势的人选之一。
在接受《远川汽车评论》等媒体采访时,吴胜波提到两年前他在接受比尔·福特(福特家族第四代继承人、现任福特董事长)以及吉姆·法利(福特CEO)面试时,他反复问了他日后两位老板一个问题:
“福特是计划留在中国,还是离开中国,如果是离开中国,那么就没必要找我来,虽然我也擅长,但到了这个年纪,想做点有意思的事情,如果只是来负责收摊走人,那么没必要找我。”
吴胜波和即将国产的江铃福特Bronco
在得到“福特不会退出中国”的承诺之后,吴胜波才打消了内心的疑虑并在年10月正式加入福特中国,有意思的是,虽然吴胜波不是福特入华以来第一个华人中国区CEO,但却是第一个非汽车背景出身的CEO,足以见得福特在中国求变的决心。
事实上,这也不是福特第一次这么敢用人。
年,福特从波音挖来了艾伦·穆拉利,等待他的是一个一年亏损亿美元的烂摊子以及即将到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但穆拉利不仅抗住了压力,而且通过“OneFord”战略将福特从破产边缘拉了回来,仅用了三年时间让福特扭亏为盈,成就了商业史上一段佳话。
如今,福特中国面临的处境和当时的福特全球有相似之处,如何扭亏为盈,如何让品牌不下牌桌,吴胜波是否能成为下一个穆拉利?如果以三年作为职业经理人的一个考核周期,那么年可能会有一个初步答案。
01
成功经验可否复制?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惠而浦中国翻身的秘密,那就是:贴近消费者,聚焦细分市场。
“你用五根手指去戳别人,哪根都戳不疼,一定要握紧拳头去打才行,当时的情况,跟海尔、美的去竞争,规模不如人家,速度不如人家,投资还更看重短期回报,怎么去跟国内企业竞争?只有在细分市场才可以。”吴胜波说。
在加入惠而浦之前,吴胜波长期在通用电气、霍尼韦尔、欧司朗等外企担任高管,这些公司无一例外都属于B2B行业,不需要直面消费者,而家电行业的复杂性要求企业一把手要对终端市场有敏锐的感知并且能及时调整策略。
此前不用和消费者打交道的吴胜波开始做起了“田野调查”,为了理解家电市场,他会在大卖场门口“偷听”消费者的讨论,一听就是一整天,这些一线的声音让他意识到,消费者在购买洗衣机时,很少第一时间做决定,且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