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胜波
五龙河从远方而来,流淌穿越于莱阳大地。
名为白龙河、清水河、墨水河、富水河、蚬河的五条河流,在莱阳大地纵横交错,逶迤蜿蜒,像五条巨龙盘旋腾跃在梨乡躯干上。五条河最终在南端一个叫五岔口的地方汇成一流,又一路向南奔向大海。五流汇合宛如五龙团聚,于是便有了五龙河的大名。
(五龙河口)
五龙河流域广阔,故乡热土上到处可见她的身影,每条支流两岸村庄星罗棋布,这是因为自古人们习惯于因水而居、因水成村形成的,据统计河流从市境内近半数村庄旁擦身而过。
五龙河畔广袤肥沃的土地如母亲温暖的怀抱,清澈的河水像母亲甘甜的乳汁,滋生养育了故乡儿女,人们世世代代在河畔土地上繁衍生息。五龙河是故乡名符其实的母亲河。
故乡因为有了母亲河而丰富多彩,她犹如五条银饰玉带,装饰扮靓了故乡;她的浩荡川流,为故乡的发展注入了动力。
五龙河见证了梨乡儿女的勤劳勇敢,目睹了莱阳大地的历史嬗变。
五龙河壮美靓丽。
五龙河的水美,河面银光闪烁,波光粼粼,河水清澈明亮,缓缓淙淙流淌,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青山绿树。
五龙河的最美在春季,春天的五龙河丰艳多姿。
春风吹绿了五龙河畔,吹出了五彩缤纷。五龙河两岸,垂柳依依,含烟笼翠;芳草萋萋,青碧葱茏。沿河果园里,杏花、桃花、梨花、苹果花、樱桃花……,次第绽放,争奇斗艳。河畔另一侧田连阡陌,绿麦弥野,春风吹拂麦苗,荡起滚滚碧浪。
耀眼夺目的美景,是在丹崖上观赏盛开的梨花。莱阳城东南有一土崖,因其土石呈赭红色,故称作丹崖,又名“小赤壁”。自北而来的五龙河支流蚬河流经崖西,从东而来的另一支流清水河流经崖南,两河在崖西南汇为一流,蜿蜒南去;丹崖被两条河揽拥着,宛如玉带环绕的玛瑙明珠。丹崖东、南边河畔是盛产莱阳梨的千顷梨园,谷雨时节登临丹崖,纵目南眺,只见千顷梨林梨花怒放,似皑皑白雪,莽莽苍苍,一望无涯;如玉龙盘绕,银鳞闪烁;广袤无际的梨园似玉妆成,如雪堆就;洁白梨花丛中,点缀着丛丛点点的桃花,恰似凌寒红梅傲立雪原。雪白梨花、丹崖红壤与清澈河水交相辉映,构成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这就是莱阳著名景观—丹崖春雪。她吸引陶醉了古往今来众多的文人雅士,清朝诗人赵蜚声在这里吟出“千树梨花千树雪,一溪杨柳一溪烟”的著名诗句;著名作家峻青在观赏“丹崖春雪”胜景后,欣然命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散文《丹崖白雪》。
夏秋丰水季节,五龙河有一番别样的壮美。每当大雨过后,登上五岔口的小山顶,引颈眺望,可见五条河流,如脱缰野马,横冲直撞,似五龙戏珠,旋转奔腾;吼声如雷,扬起排空浊浪,跌落夹谷激流中,先是嬉戏喧闹,后又平静驯服地顺着五龙河,滔滔而奔汇入大海。这就是著名的莱阳八景之一“五龙汇涨”,古人为这一景致写下:“秋波万顷如奔马,夕照长桥似卧龙”的佳句。
五龙河畔历史灿烂悠久。
五龙河畔的莱阳大地,沉淀着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莱阳是恐龙之乡。在莱阳金岗口村,年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被国内外专家认定为中国著名的“恐龙之乡”,使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名扬天下,金岗口村距五龙河仅有三里之遥。中外专家经考察后称,莱阳是真正意义上的“白垩纪公园”,是我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同时具有丰富的恐龙、恐龙蛋化石和足迹化石“三位一体”的共生地区,对于深入了解白垩纪地球演化历史、恐龙等生物进化历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莱阳素有“翰墨之乡”美誉,是书法之乡。著名书画家有明代画家崔子忠、书画家董其昌;清代诗人书法家宋婉、书画家王景崧;近现代书法家孙墨佛,还有京城“有匾皆书”的书法大家王垿,《聊斋》一书的首刊者、书家赵起杲,以及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大家崔子范。这些杰出的艺术家,土生土长在五龙河畔,母亲河的灵气与精华,孕育了他们的艺术才华,创出顶级艺术成就。
莱阳是有名的武术之乡,尤其是螳螂拳闻名全国,是太极螳螂拳的发源地。自清初以来,经过四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拥有四大门派(太极螳螂拳、梅花螳螂拳、七星螳螂拳、六合螳螂拳)的大拳种,是我国十大拳种之一,莱阳螳螂拳被列于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此外,莱阳发明和流行的地趟拳和长拳,也是远近闻名。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发起和传承武术的村庄,如赤山、崔疃、水口等,大多坐落于五龙河边。
五龙河流淌着丰饶富庶,河畔大地物华天宝,特产丰富,河中生长的五龙河鲤鱼、河畔上种植生产的莱阳梨和莱胡参,被原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五龙河水产丰盛。河域气候温和,清澈的河水来源于大山的山泉,水中富含水生物生存所需营养,盛产鱼、虾、蟹、蚌,其中著名的五龙河鲤,通体金黄,口唇丰厚,体型肥满,肉质鲜嫩,味道清香鲜美,口感柔滑,营养丰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河鲜的上乘佳品。
莱阳是著名梨乡,以盛产莱阳梨闻名于世。五龙河历经千百年,淤积出一片广阔的油沙地,这是一种独特的棕色细沙土,富含云母,土块松散,通透性强,很利于梨树增长,为莱阳梨的种植繁育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莱阳梨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栽培史,明代所植的“梨树王”、“贡梨王”,至今仍枝繁叶茂。莱阳梨具有独特风味,皮薄核小。香甜多汁,果肉如饴,食之有入口即化之感;其糖的含量高达百分之九至十二,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铁、钙、硼等微量元素,在梨类中位居榜首;莱阳梨和用它熬制的梨膏,有较好的止咳化痰作用,在古代莱阳梨被列为贡品。莱阳梨为故乡人致富做出重大贡献,它是大自然赐予梨乡儿女的瑰宝。
莱阳是著名莱胡参的生产地,这种沙参因产于莱阳的胡城村,所以被称为“莱胡参”胡城村地处五龙河边,广有淤沙土,这种土壤似沙比沙细,像土又比土软,极适宜沙参生长。莱胡参参条洁白光滑挺直,具有养阴清肺、养胃生津、止咳祛痰、除湿热之功能,有较强的滋补作用,是沙参中之上乘佳品。
五龙河是英勇雄壮的河。
五龙河地灵人杰,自古以来涌现出许多英雄豪杰、志士仁人,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壮歌,留传下彪炳史册的史迹。
被称为“明末文天祥”的民族英雄左懋第,面对外族入侵者的酷刑和威逼利诱,不肯屈服,保持民族气节,维护大明尊严,不惜以身殉国,他出生于五龙河边的一个村庄。
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曲诗文,生长于五龙河畔,他于清末宣统二年,领导莱阳人民掀起大规模的抗捐抗税斗争,组织武装起义攻打县城,斗争震动全国,揭开了山东辛亥革命的序幕。起义失败后,曲诗文被捕,受尽酷刑,可是这位六十五岁的老英雄毫不屈服,怒斥敌人,最后被杀害,用自己的英勇斗争和鲜红的血,在山东近代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年3月,在莱阳水口村成立胶东第一个县委—中共莱阳县委,李伯颜任书记;年在水口村成立了中共莱阳中心县委,张静源任书记,中心县委领导莱阳、海阳、文登等胶东十余个县党的工作。五龙河边的小山村—水口村成为胶东革命斗争的策源地,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这里燃起,在胶东大地蔓延成燎原之势。在残酷环境中,李伯颜、张静源相继壮烈牺牲在五龙河畔,其中张静源烈士就倒在河边沙滩上,先烈的鲜血染红了五龙河。
著名战将许世友将军的战斗足迹,踏遍了莱阳的山山水水。抗战时期他领导抗日武装驰骋于五龙河畔,打得日寇和国民党投降派闻风丧胆;解放战争时期的莱阳战役中,许将军指挥我军依托五龙河和河畔的山岭为屏障,阻击和粉碎了国民党援军,取得了全歼守军、攻克莱阳城的胜利。
五龙儿女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杰出贡献,战争时期,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参军上战场;一批批翻身农民踊跃支前,为部队运送军需给养,抬担架救护伤员。生长于五龙河边的著名支前英模唐和恩,就是从五龙河木桥头出发,推着小车走上漫漫支前路,他冒着生命危险,部队打到哪里,推着军用物资跟到哪里,从淮海战役到渡过长江,直到取得全国胜利。车轮滚滚行程数千里,他在一根木棍上密密麻麻刻上了数十处支前到过的地方,这根木棍做为人民群众支持人民军队、支援革命战争的见证,陈列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
屹立在五龙河边的丹崖上,建有莱阳市烈士陵园,苍松翠柏中,安眠着名烈士英灵,这些牺牲于各个革命时期的先烈,生前奋战在五龙河畔,殁后又长眠于五龙河畔,赭红的丹崖仿佛浸透了先烈的鲜血。承载英烈魂魄的丹崖,挺拔地屹立于五龙河边,将红彤彤的雄姿映照于河水中,于是河水熠熠生辉,折射出红色光芒,五龙河增添了神圣壮严。
因了五龙河,莱阳大地愈精彩;有了母亲河,五龙儿女更出色。
五龙河的壮美靓丽令我惊艳留恋;五龙河的悠久历史令我怀古遐思;五龙河的丰饶富庶令我赞叹欣羡;五龙河的英武无畏令我肃敬景仰。
五龙河,永远流淌于我心中,川流不息;母亲河,始终滋润着我的心田,永不干涸。
(白龙河与清水河交汇)
(富水河和清水河汇合)
(蚬河和清水河交汇处)
(清水河莱阳市城区一段)
(清水河栖霞市钓鱼台拦河闸)
王胜波,山东莱阳市人,年生,曾在烟台市农行、农业发展银行工作,经济师职称,现已退休。酷爱读书,略通古诗词。愿与书为伴,乐享人生。已有多篇文章刊发在《金融文坛》杂志、中国金融作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