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uto
我们要做全中国最努力懂车的群体
有什么车可以让你一试就会上瘾?我想答案会有很多:法拉利、保时捷、兰博基尼Huracan、日产GT-R……毫无疑问,凡是喜欢汽车的男人也都会对它们一见钟情,包括我在内。不过,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就只有它——第五代福特野马ShelbyGT。现在回想起来,那台经过Shelby特别调校的野马拥有直接而粗暴的动力输出,起步加速猛得跟超跑似的,而持续地加速甚至让人有点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但过弯操控及灵活性却又笨得犹如一台全尺寸的家用SUV,听着颇有四肢发达而头脑简单的意思。其实,我更喜欢用“野性难驯”来形容它。
锦上添花的改装
在第六代野马发布时,部分狂热的“野马粉丝”对之颇有微词,认为它的设计缺少了野马该有的狂野味道。起初,我对此不以为然,但再一次看到第五代野马时,我又觉得这种说法确实有其道理所在。
从外形来看,第五代野马在造型上继承了很多第一代野马的各种经典设计,体型虽是略显笨重,但车身线条却充满了力量感,这不禁让人想起肌肉猛男巨石强森。依我所见,这才是一台肌肉车该有的气质。
不能否认,第五代野马的原厂设计就已经很出色了,相信走到哪里它都会是一个吸引眼球的亮点!在我采集素材时,大量围观的路人应该就是最好的佐证了。当然,这纯属只是我个人一厢情愿的看法而已,它的车主可真不是这样想的。为了避免“撞衫”的尴尬,又不想对外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于是,他选择了折中的办法,聘请了AutoProspec改装工作室为自己的爱车设计了一套独特的外观涂装。
前保险杠的扰流唇套件基于原厂复模制造,材质变更为碳纤维。除此以外,车身其它位置的扰流套件也采用了相同的改装方式,即款式保持原厂,材质变更成碳纤维。可能你会觉得这样的改装跟原厂对比差别不大,但其实这才是最聪明的做法。首先,它不会破坏原厂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其次,碳纤维材质的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车身的整备质量。
车尾基本上保留了原厂的设计,而增加的后保险杠扰流唇套件,则再为它增添多几分性能的味道。聊到车尾,我认为第五代野马的车尾设计不如第六代车型的,虽然前者的车尾同样保留了很多的经典元素,但是相对缺少了现代的气息。
难以驾驭的“品性”
这台野马搭载了5.8LV8机械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是马力/rpm,最大扭矩是牛·米/rpm。由此可见,其原厂动力数据已经非常彪悍,甚至已经远超于部分超级跑车。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车主并未对其发动机进行任何的改装,只是更换了AutoProspec智能可变阀门全段排气系统。
与发动机匹配的是6挡手动变速箱。据介绍,该手动变速箱来自于美国著名的TTC(TransmissionTechnologiesCorporation)变速箱技术公司,采用的是TTC旗下Tremec系列的顶级型号TremecTR-。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手动变速箱也同样装备在它的几个主要竞争对手上面,比如科迈罗SS、凯迪拉克CTS-V、道奇挑战者等。
即使平平稳稳地驾驶,它也能令人时刻处于神经紧张的状态。低速行驶时,油门稍微踩深一点,车尾都会有细微且让人感到不安的摆动。从背后传来的低沉而有力的排气声浪,让我的耳朵根本就没有清静的一刻,而周围投来的目光也让我陷于尴尬的境地。试想一下,开着一台马力的美式肌肉跑车,却慢悠悠地在市区里面转,那是多么怪异的事情。
6挡手动变速箱的挡把短小精悍,圆形的挡把头握感非常好。它的挡位清晰,换挡行程极短,而最让人热血沸腾的是每次换挡都会伴随着强烈的机械质感,时刻在挑逗着你的肾上腺素,激发你的驾驶欲望。更有意思的是,当变速箱的挡位上升到3挡后,它给人的感觉就像是驾驶着一台自动挡车型,在20-km/h的时间区间都能正常地行驶,宽容度非常高。显然,这完全是得益于发动机拥有足够强大的扭矩输出,而且手动变速箱的齿比调校得当。
说道变速箱,工程师们确实是下了不少的功夫。考虑到要将马力传递到后轮,他们将原来mm的离合器片换成了mm的双片式离合器,并且使用了更加激进的材料以达到更强的负载。当所有这些转化到脚下时,每一次换挡,你的左脚将需要付出30磅的力量。在遇到拥堵路况需要走走停停时,那种酸爽的感受简直令人没齿难忘。
换装的KWV3绞牙减振器,据闻AutoProspec的技术人员根据车主需求花费了超过两周的时间才完成调校,而实际给我的驾驶感受确实要比原厂的减振器更有韧性一些,并不像原厂那样硬绑绑,每一下颠簸都直接传递到心里面去。当然,这也谈不上舒适性,地面的各种震动也依旧能传递上来。除此以外,原本就已经很敏感的转向机构,在坚韧的减振器配合下,反馈回来的路感就更加清晰了,即使路面只有轻微的变化也会毫无阻隔地传递到方向盘上面。
好不容易离开了拥堵的市区,来到一条半封闭的路上,眼前的路况可以让它大展拳脚,也是时候看清楚它的真性情了。其实,它的油门和离合器都比较好掌握,并非完全把新手拒之门外。在起步的一刻,车尾毫无预兆地偏向了一边,似乎是油门踩得过深了,导致了发动机的动力输出过猛,车身还未来得及被驱动前进,后轮就已经挣脱抓地力开始打滑了。
这一切来得太突然,我还没反应过来要收油门,车尾就已经差不多快要扭到旁边的车道了。正当我手忙脚乱时,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终于出面干预,车尾被硬生生地拉了回来,这仅仅一两秒钟的挑衅行为足以让我手心冒汗。随即松开油门,踩下离合器并退回空挡,额头还冒着冷汗的我需要先调整一下心态。现在回想起来,幸好刚才在市区能够把持住,否则发生什么事情真是难以预料。
对于这台野马ShelbyGT,你可以选择安安分分地驾驶,只需要把油门和离合器控制得当便可。你对它温柔,它会尽量抑制着自己的脾气,但只要一旦触动到它的神经,那野性的本质是难以控制的,即使车身稳定系统也无法完全把它驯服。既然如此,何不尽兴一点?关闭车身稳定控制系统,一脚油门下去,车尾开始左摇右摆地全力挣扎起来,伴随而来的是后轮轮胎不停地在冒烟,而阀门已经被打开的排气系统也猛烈地咆哮着,整个场面气势磅礴。
挣脱束缚的野马ShelbyGT就像是眼镜蛇一样划着S形的路线前进。随即切换到2挡,继续深踩油门,它的车尾依然十分躁动,此时需要适当收油门,否则车身甚至会有横着滑出去的危险。直至时速超过60km/h,车辆的前进方向才可以很好地修正过来。显然,它就是故意在和我较劲,但与之对抗似乎并不是明智之举。另外,这台5.8LV8机械增压发动机的动力有点用不尽的感觉,即使在3挡、时速超过80km/h的状态下,深踩油门它依旧可以给你澎湃的加速感受,绝对是底气十足。
尽管坚韧的悬架调校已经为车身提供了充足的支撑力,而敏感的转向机构也确保了指向精度。只是,在紧急变线时,车身的动态响应相对那些超级跑车还是要迟缓得多,动作显得不够干脆利落。而在急速过弯时,惯性过大的车头甚至会突破前轮胎的抓地力,出现转向不足(推头)的问题。同时,你需要注意油门的深度,避免油门过大让车尾打滑出现转向过度(甩尾)的现象。又推头又甩尾,我真没见过如此让人纠结的车,急速过弯四条轮胎就是始终不能踏踏实实地抓住地面。要想很好地驾驭,没点本事,没摸清它的脾气,真的不行!
总结
出于车主的宽容度,这一次我总算深刻地领略到野马ShelbyGT的魅力。虽然经过改装后,它的操控性有一点改善,但依旧是“野性难驯”。尽管它的综合性能、科技装备不如法拉利、保时捷、兰博基尼Huracan、日产GT-R,但这种人与车之间较劲的感觉非常特别,想要很好地驾驭它,反而你得需要先被它驯服!这是现时一众超跑们都无法给予的驾驶感受。
回到改装方面,由于之前野马ShelbyGT一直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销售,因此它在国内的保有量其实并不算多,从而导致了这样一款在海外市场拥有较高改装潜力的跑车,在进入到国内以后遭遇到“无件可改”的尴尬局面。正是这个原因,你可以看到这台野马ShelbyGT改装车实际上有很多的改装件都是特别定制的。为了爱好,这位车主付出的不仅是金钱,还有心血和时间。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传奇野马的历史!
第一代福特野马
—
传奇车型的诞生
时间回到年代初,当时美国汽车市场正经历着一场消费者的更迭,战后新一代的年轻人逐渐成为了汽车消费的主体,而他们的购车需求与父辈大相径庭。在这种环境下,一个由福特汽车各部门精英组成的特别小组在底特律福特总部召开了一系列头脑风暴的会议,会议的目标只有一个——如何顺应潮流推出一款受年轻一代欢迎的全新车型(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最后这款叫做“野马”的全新车型几乎受到了所有年龄层客户的青睐)。
当时参选的设计方案之一,设计灵感来源于款的福特雷鸟车型。
这款带有溜背设计的方案虽然最终落选,但却成为了日后野马的经典设计元素。
研发小组很快明确了这个全新车型的定位——它将是一款拥有时尚运动外观,价格平易近人的紧凑轿跑车。针对这一定位,福特汽车的设计部门很快忙碌起来,众多设计小组提交了自己的方案,做成油泥模型,经过层层讨论和筛选,最终设计师GaleHalderman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代野马量产车的原型基础。
严苛的福特评审团队并未在第一轮设计方案中找到完全满意的作品,于是,福特各设计工作室很快开始了第二轮设计比稿,这张草图出自GaleHalderman,他的设计最终被定为量产版野马的雏形。
基于最终选定的设计方案,福特决定制造一款全新概念车“野马II”,这款概念车设计将奠定最终量产版车型的外观。
“野马II”概念车于年10月正式发布。
年秋,福特正式向市场发售第一代野马量产车型,首批推出的车型有3.3L、4.7L两种排量。该车型仅上市一天,订单竟已超过2.2万份。上市第一年便达到40万销量,仅用了20个月便达到百万销量。
经过福特团队的反复论证、修改,第一代量产版野马于年4月17日于纽约世博会正式发布,该款车的命名是为了纪念在二战中富有传奇色彩的美*P51型“野马”战斗机。
年,在赛车界传奇人物卡罗尔·谢尔比的改装下,福特野马ShelbyGT横空出世,该车搭载了代号为-CID的V8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马力,它的出现在随后的泛美房车竞标赛刮起了一阵野马的旋风。
年款福特野马ShelbyGT。
年,当时野马已经成为60年代肌肉跑车设计的典范。可容纳四人的前后2+2布局,车身造型采用了更具流线型的掀背造型。同年,ShelbyGT发布,搭载代号为-cid的V8发动机,最大功率提升到了马力。
年款野马,前后2+2布局,车身设计采用更具流线型的掀背造型。
-年,为满足肌肉车发烧友的更高需求,福特推出了更高功率的CobraJet发动机选装包。而为了丰富产品线,野马还推出了11款动力总成组合可供选择,包括马力版本的Boss,马力的Boss以及Mach1和Grande豪华版等多款车型。
年款野马Boss。
年,Boss推出,这是有史以来最大也是最重的野马车型,拥有5.8升的Cleveland、7.0升的CobraJet及更大功率的SuperCobraJet发动机可选。年款的野马是基于Falcon平台打造的最后一款车型,同时也是野马诞生十年以来最后一次推出敞篷版车型。
年款Boss,有史以来最大也是最重的野马车型。
银幕中的野马
《之金手指》()——这部影片是福特野马“出演”的首部影片:片中一位美丽的女刺客驾驶着一台白色款敞篷野马,在瑞士阿尔卑斯山间追逐着詹姆斯·邦德所驾驶的跑车,而邦德只是在最后通过一个特技动作才摆脱了野马的追击。
第二代福特野马
—
应时而生的一代
年代,中东石油危机导致美国市场油价飞涨,再加上对排放规定更为严苛的新环保*策出台,使得美国各车厂纷纷转变策略,以尺寸更小、重量更轻,同时发动机排量更小的车型迎合市场需求,第二代福特野马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应时而生的。
意大利Ghia工作室的设计方案为量产版第二代野马奠定了基础。
年,全新设计打造的第二代野马正式面市。与款车型相比,全新车型车身更紧凑,总长度缩短px,减重kg。此外,为了更贴合市场需求,第二代野马不再有V8发动机车型和敞篷版,其搭载的2.3升四缸发动机与2.8升V6发动机依然提供了充沛的动力和丰富的驾驶乐趣。
年秋天,第二代野马正式上市销售。
年,V8发动机再次回归,而年推出的改款车型搭载的V8发动机仅在转时便能输出牛米的强大扭矩。事实上,除了车身及动力系统的变化,第二代野马在配置上的超前性也值得一提,车型当时标配的齿轮齿条式转向机构,前轮碟刹系统,以及完备的内饰配置均居于行业的领先地位。
年,V8发动机再次回归野马家族。
年,野马推出第二代Cobra套装,该套装包含赛车涂装、前后扰流板和装饰性的发动机盖进气口。
为了吸引敞篷车爱好者,年款野马推出了配备T-Top可拆卸玻璃车顶的车型。
虽然出生在美国经济相对暗淡的时期,消费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更小车辆的尺寸和发动机排量上,性能车爱好者钟爱的大排量大派头车型风光不再,但第二代野马以其紧贴市场需求的定位延续了第一代车型的流行势头——上市首年便售出近30万台,并在其5年的生命周期中不断精进,保持畅销。美国汽车杂志《CarandDriver》更是在年将“年度车”称号颁给了第二代福特野马。
年款KingCobra是第一款5.0L排量的野马车型,该车型也是第一款采用发动机盖进气风口反置的车型。
第二代野马还提供了更加实用的掀背版本。
年推出的野马KingCobra眼镜王蛇特别版,限量发售了台。
“如果从野马的整个历史来看,第二代车型并不是抢眼的一代,然而如果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综合评价,第二代野马是至关重要的,”车型传记《Mustang王朝》的作者JohnClor评论道,“正是有了第二代车型审时度势的顺时而变,野马以及其品牌文化才得以保留并实现平稳过渡,从而最终铸就了这一不间断生产50多年的经典车型。”
银幕中的野马
《极速60秒》()——这是对年的《疾走60秒》的现代翻拍,福特野马再次出镜。影片中,好莱坞影帝尼古拉斯·凯奇所扮演的偷车贼在金盆洗手之后却遇到了麻烦:他需要在24小时之内偷到24台车,才能解救自己被杀手绑架的弟弟。而影片中的终极目标“Eleanor”就是一辆银黑色的年款GT。
第三代福特野马
—
开创崭新的篇章
20世纪70、80年代,是美国史上第二次经济“萧条”阶段,福特应时而变,以更小、更轻、更省油的第二代野马维持了第一代车型的热销势头。而其实早在年,福特便开始筹划第三代野马车型,以迎接80年代的到来。关于新车型的定位,福特团队内部有过非常激烈的讨论:轻省的紧凑型车?豪华的个人兜风车?还是因现实而妥协的性能肌肉车?有一点需要肯定的是,第三代野马将与第二代车型完全不同。
早期比较保守的设计方案之一,保留了很多第二代车型的设计元素。
最终福特决定基于旗下Fox中型车平台开发第三代野马,相比第二代车型,福特对新车所设立的核心目标为“更优秀的操控性,更大的车厢空间,更低的风阻以及更轻的重量”。各设计小组沿着这一方向给出了多种方案,早期方案仍然沿袭了第二代的特征,只是被做得更加流线和低矮运动,其它方案则纷纷走向了极端——更大的个人豪华车、为了省油而出奇紧凑的车型,甚至还有木质旅行车版本方案出现。
早期以运动为诉求的设计方案,前倾的前格栅设计。
适用于整个家庭的旅行车版本设计,折射出当时野马设计师的多元化尝试。
这一切随着设计师JackTelnack回归迪尔伯恩而发生了转变,JackTelnack曾被外派至福特澳大利亚,后任职福特欧洲设计副总裁,是福特设计团队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最终于年成为福特全球设计副总裁。
由JackTelnack领导的设计方案最终被定为量产车雏形,此为三厢版本。
年,JackTelnack开始领导位于迪尔伯恩的第三代野马设计小组,在看完之前设计方案的全尺寸模型后,他大声对设计团队发问:“为什么更流畅、更欧化的设计都仅停留在草图上,而墨守成规的方案却最终成为了全尺寸模型?”其实他明白,造成目前现状的根源在于亨利·福特二世的个人好恶被设计团队放大成设计准则和戒律,这无疑成为创新的羁绊。JackTelnack决定放手一搏,他鼓励团队放下顾虑,在设计中大胆加入欧式元素,并作更多新的尝试,这激发了设计师团队的创作热情,从年开始,更多的新颖设计方案开始涌现。
JackTelnack设计方案中更加繁复的尾灯造型与前两代野马的三条状尾灯大相径庭,在最终量产车型中,这一尾灯设计得到了保留。
JackTelnack的大胆尝试笑到了最后,他主导的设计方案最终被选中成为第三代野马量产车的雏形,当然,最终方案也融合了来自其它设计团队的元素——后倾的前格栅、百叶窗式侧后方隔栅、封闭式四头灯、楔形发动机盖均成为第三代野马的标志性设计。
量产版款野马Cobra。
年,福特正式向市场发布第三代野马,消费者看到的是一款不落俗套的全新设计车型,延续了美国车的气势,却融入更多欧式风格,车厢内部更加宽敞,驾乘人员的腿部及头部空间均比第二代车型大幅增加,车重却有所降低。值得一提的是第三代野马也是福特致力于降低风阻系数设计的首款作品,最小风阻系数只有0.44,这在当时业内首屈一指。楔形发动机盖加上更高的车厢座椅,使驾乘者拥有更好的视野。福特设计师甚至为该全新车型重新调整了经典的奔马标志,使之更加具有肌肉感。
款野马GT,搭载最大功率千瓦高功率版5.0升V8发动机。
年,敞篷版车型重回野马的产品线,部分第三代野马车型开始悬挂福特标志。
第三代野马在动力总成上保留了第二代车型的2.3升直列四缸发动机、2.8升V6发动机及5.0升V8发动机,并新增一款2.3升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这款发动机拥有接近V8的最大输出功率和更加优异的燃油经济性,丰富的动力总成选择加上更加轻巧的车身,使第三代野马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石油危机再次来袭时,得以继续维持可观的销量。
在野马诞生20周年之际,福特从年开始限量发售野马SVO车型,搭载高功率版2.3L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千瓦,后在年被调校至千瓦。
年款野马针对空气动力学作了更多优化,比较显著的特征是近似封闭的前格栅。
年款采用5.0升V8发动机的野马GT车型。
基于Fox平台的第三代野马车型从年发布到年停产,连续生产逾15年,是野马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车型之一,共计销售超过万台,在当时的市场环境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基于此代车型福特陆续推出了系列特别版本,包括款野马GT(搭载最大功率千瓦高功率版5.0升V8发动机),年开始重新发售的敞篷版野马,年限量发售的野马SVO(搭载高功率版2.3升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千瓦)以及款野马SVTCobra(搭载最大功率千瓦,峰值扭矩牛米的5.0升V8发动机)。因其轻量化紧凑车身,第三代野马至今仍是众多直线竞速爱好者的心头好。
银幕中的野马
《迫切的任务》()——好莱坞传奇演员、有着“城市牛仔”称号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本片中饰演一位酗酒如命、生活一团糟的报社记者。应主编要求,报道一位即将被行刑的死囚犯背后的故事。老牛仔虽然在这部悬疑题材影片中并没有配马,但一辆年款野马敞篷跑车绝对是最合适他的坐驾。
第四代福特野马
—
美国精神的代表
年发布的第三代野马是福特应对当时美国社会、经济及消费者需求变化而给出的答案,基于Fox中型后驱平台开发,被认为是福特崇实求新之作。然而,随着年美国第二次石油危机再次来袭,限量供应的燃油、高得离谱的油价、等待加油的车队长龙,这些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留在美国消费者心中的伤疤再次被揭起,社会开始弥漫一股悲观氛围,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为此特地发表了主旨为“自信危机”的电视讲话,号召民众坚持信念,重拾信心,乐观面对困境。在汽车市场上,大量采用前驱及小排量发动机的日本和德国车型,依靠便宜省油的特性得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福特基于前驱平台打造的野马概念车全尺寸模型,拥有充满未来感的流线型外观。
福特汽车高层意识到这点,并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基于福特与马自达联合开发的全新平台设计一款前驱野马车型,这款车型上市后将采用“野马”名称,而基于Fox后驱平台的第三代野马将继续销售,命名为“经典野马”。
福特用在市场调研中的车型设计,具备了量产版第四代野马车型的车身比例和主要设计元素。
年,随着基于前驱平台的野马样车开始测试,这一消息也开始在广大美国车迷中发酵,野马死忠们根本无法接受自己钟爱的经典美式肌肉车将采用和日本车类似的前驱结构,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向福特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年,《AutoWeek》发表了题为“下一代野马,对美国偶像的彻底亵渎”的封面专题,将这一反抗事件推向高潮。
年10月,福特正式发布第四代野马车型,延续了经典的后驱形式,在运动性上更上层楼。
所幸,福特听到了消费者的呼声,并及时调整了策略,虽然基于前驱平台的研发计划已经进展大半,不可能完全放弃,但福特高层也打消了之前将野马彻底“前驱化”的念头,折中的方案是,基于前驱平台研发车型被命名为福特Probe,于年推向市场,而于年经过中期改款的第三代野马仍然基于后驱Fox平台,两款车将在展厅里展开直接竞争,福特将野马未来的方向选择权交给了消费者。
年,福特被动防盗系统(PATS)成为所有版本野马车型的标准配置。
然而,市场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基于后驱Fox平台的第三代野马销量迅速超过基于前驱平台的Probe车型,这也促使福特加速了第四代野马车型的研发脚步。年,代号为SN-95的第四代野马开发项目正式启动。福特双管齐下,仍然分为前驱与后驱两个平台同时开发,前驱版本基于福特驰名欧洲的Escort车型平台,福特设定的开发目标是,既要拥有前驱车型的成本优势,又不能在动力上有所妥协,毕竟,这是一台野马。然而,福特为野马所配备的4.6升V8发动机动力输出,对当时基于前驱平台的驱动桥来说太过强大,斟酌再三后,福特意识到,市场并不会接受一台动力普通,采用前驱的野马车型。年,基于前驱平台的研发停止,工程师们全力投入后驱平台的研发工作中。
年款野马车型经过重新设计,有着特点鲜明的外观轮廓和车轮拱罩,新的发动机盖、前脸格栅、仪表板和大灯设计。
对于第四代野马后驱平台的选择,福特也经过了仔细考量:启用全新平台,时间和研发成本上都不允许;款雷鸟的后驱平台,因采用完全独立的后悬挂结构也是一种选择,但这将增加野马的成本和售价,通盘权衡之下,福特决定对现有Fox平台进行升级,作为第四代野马的基础,为了与第四代野马全新设计的外观相匹配,超过80%的平台部件经过重新设计。
年,第三代野马CobraR横空出世,该版本车型最大输出功率达到马力,首次搭配5.4升双顶置凸轮轴(DOHC)V8发动机和6挡手动变速箱。
不同于前两代车型的折中,福特为第四代野马设立的愿景非常纯粹,这必须是一台拥有更加豪放特性,性能上毫不妥协的全新车型,在外观上更加运动的同时,经典的野马设计元素以更流畅的设计形式得以回归——车侧扇形进风口,开放前格栅饰以飞奔野马标识,三条状柱形尾灯以及双座驾驶舱纷纷出现在全新车型上。
年,福特正式推出野马BullittGT车型,向款野马GT致敬。
福特对第四代野马的热血运动愿景从入围最终评选的三款车型代号也可见一斑——阿诺德·施瓦辛格(美国动作巨星,以《终结者》等剧中饰演的硬派形象为世人铭记)以及兰博(电影《第一滴血》中著名的硬汉人物,以高大威猛,顽强不屈,头脑冷静成为几代美国人所标榜的偶像),最终,“施瓦辛格”方案以相对平衡的设计语言,成为量产版第四代野马的雏形。
年,随着雪佛兰Camaro和庞蒂亚克Firebird——两大竞争对手车型相继停产,野马在这一年在市场中独领风骚。
年10月,第四代野马如约问世,通过及时倾听市场反馈,调整产品策略,这是福特坚持野马本质,并在运动性能上更进一步的诚意之作,不出所料,第四代野马上市后“叫好又叫座”,不仅广受媒体赞誉,并实至名归获得年MotorTrend“年度车”称号,在市场上更受到消费者的追捧,销量甚至超越了福特本已乐观的预测。基于第四代野马,福特还推出了众多限量版及性能版车型,包括Bullitt限量版,Mach1,SVTCobra,以及终极运动版CobraR。
年,野马Mach1车型回归,它搭载马力V8发动机和其标志性的“Shaker”式发动机盖进气口。
生于美国经济过山车般动荡的20世纪70、80年代,第二代和第三代野马车型虽然通过及时调整定位,维持了可观的销量,并使野马品牌文化得以保留并平稳过渡,但却非野马死忠心中“真正的野马”,所幸福特并未让第四代野马沿着这一道路走得更远,及时听取了消费者的呼声,作出顺应时势的改变,使野马重拾美式性能偶像声誉。更重要的是,它折射出了“美国精神”的核心——在遭遇困境时保持乐观自信,顺势求变的同时,坚持信念,不忘初心。这也正是野马能够从一个车型品牌升华为美国精神的代表的深层次原因。
银幕中的野马
《好莱坞重案组》()——老牌硬汉、“琼斯博士”哈里森·福特与当红小生乔什·哈奈特饰演的警探搭档在这部动作喜剧中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他们驾驶着一辆银色SaleenS机械增压野马。唯一的问题是,作为人民公仆,他们的工资怎能负担得起这台价值美元的车?
第五代福特野马
—
不可磨灭的经典
在经历了20世纪70、8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在冷战结束后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国民重拾信心,像阿甘一样不停向前飞奔,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福特在90年代发布的第四代野马成功顺应时代潮流,将美式跑车的豪放与性能带入全新高度。当时间行至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程序员们纷纷忙于防范著名的“千年虫危机”之时,福特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团队则将精力转向了野马的未来。
最初的设计方案已经明显体现出量产车的诸多设计元素,比如车侧曲棍球棒状曲线,矩形前格栅以及桶形前大灯。
在第四代车型规划阶段,消费者对前驱野马的抵制使福特坚定了第五代野马车型的研发方向——必定将基于后驱平台开发,环顾当时福特产品线,后驱平台有两个,一个是Panther全尺寸后驱平台,另一个是林肯LS和雷鸟车型所使用的DEW98中级后驱平台。从车身尺寸匹配度上考虑,DEW98平台是更合适的选择。
第五代野马于年秋天正式推出,在位于密歇根州FlatRock的AAI整车厂投产。
福特对第五代野马项目的重视程度从其研发团队组成也可见一斑,项目首席工程师由长期工作在福特SVT团队,具有丰富性能车开发经验的唐浩泰担任,而设计则由福特全球设计副总裁JMays挂帅,意料之中的是,两位均是狂热的野马死忠,这样的组合能给野马粉们带来多大的惊喜呢?
年,“PonyPackage”套装亮相,野马GT车型可搭配18英寸轮圈,车主还可以从种不同颜色中选择仪表板背光灯配色,此举也属行业内首次。
性能车发烧友唐浩泰领衔的工程团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被野马发烧友长期诟病的转向不足,造成此问题的部分原因是车辆配重不均,在第四代车型上,前轮承担了57%的车重。唐浩泰的解决方案是加长轴距,这更利于将前轴布置于远离发动机的位置,这一举措使得前轮承重比降低至54%。工程团队对DEW98平台的改造远不止于此,实际上,这基本上是一个全新的平台。这也是自野马诞生以来,首次在专属的独立平台上进行开发。
第万辆野马下线,一辆GT敞篷版被来自爱荷华州的一位农夫买走。
更长的轴距也给Mays的设计团队新的发挥空间,初代野马那经典的长发动机罩,短尾箱比例又出现在第五代野马设计中。在设计同质化日趋严重的汽车市场,Mays认为一款新车必须依靠出色外观第一时间赢得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