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凤来仪打call
本世纪初,国民储蓄率55%,而现在的储蓄率已经快速下降到了45%,居民负债万亿之巨。
负债的年轻人以自己不能负担的债务为源头,然后债滚债,债还债,最后陷入泥塘不能自拔,每天陷入惶恐和抑郁。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他们一旦犯错,就不是犯当下这个时点的错,而是透支未来的错,这种错不是一下可以解决的,是要用他们未来的时间和机会去填补。“年轻就是资本”欺骗了多少年轻人!千万别让商家的忽悠透支你的未来点击视频了解
▼
最近坐地铁的时候看到一个广告,我顺手拍了下来:
青春就该“酱紫”,我能不能问一下,是哪样子?考虑到广告本身是推销信用卡,我能不能做个合理推断,弄这么一出意思是——办信用卡借钱不要怕,你的未来有无数可能,现在欠几万、几十万,你以后会挣几个亿,要知道青春过了就没了,钱未来再挣来得及?
20年间中国人的消费观巨变
有个关于中国老人和美国老人对比的段子,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讲的是:一位中国老人积攒了一辈子的钱,在晚年终于住上了新房,而美国老人呢,先借钱住了新房,在晚年终于还完了钱,但人家住了一辈子好房子。这个段子出来的时候,主要是讥讽中国人不会用信贷来折现未来现金价值,也反应了当初中国人的消费观和储蓄观,都非常保守。好家伙,这才过去20年,情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储蓄的人,变成了消费的人。本世纪初,国民储蓄率55%,而现在的储蓄率已经快速下降到了45%,居民负债万亿之巨。单纯看负债率意义并不大,要看到结构才明白其中真意。居民负债中,大头是房贷,我觉得这个问题倒是不大,因为房屋在任何时代和地方都是资产,越大的城市,资产就越优质。所以,负债如果能对应资产,问题并不大。那问题大的是什么呢?是消费。我们知道,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分别是投资、出口和消费,在投资和出口都因为各种原因陷入巨大不确定性的时候,消费就成了拉动经济最重要的一环。今年以来,各地出台了许多鼓励消费的*策,国家发展改革委又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提出了19条扩内需促消费的举措,为需求潜力“松绑”,为经济循环“加油”。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看,在必需消费品稳定增长的同时,升级类消费和大宗商品消费回暖明显。10月份,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8.3%、16.7%,增速分别比9月份加快4.6个和3.6个百分点。消费固然不错,但消费贷的推出,则有点脱缰野马刹不住车了:仅上海一家银行,去年的消费贷余额就暴涨了30%多。弄到证监会也要发函质询,是否参与了平台贷款。而这些不形成资产的消费贷主要针对哪些群体呢?就是文章开头那个广告所描绘的:拥有“青春”的人。因为他们有胆,未必有识,有未来的现金流能力可以折现,未必有现实的自控力,他们是最好的广告对象,也是最好的借钱主体。
“负债者联盟”背后的年轻人在豆瓣这个年轻人扎堆的地方,有一个小组叫做“负债者联盟”,我点进去标题大多是这样的:“80后负债70个”,“负债谷底,快要崩溃”,“25岁19万以贷养贷滚雪球的噩梦”等等题目。其中有个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的:下决心要上岸,今年什么东西都没给自己买,但是我真的太想在年底给自己买个包包了。大家别骂我了,我真的太想要了。这款包包我真的太喜欢了,喜欢了好多年一直没舍得买,最近看到一个二手的,比原价便宜四五千吧,确实是喜欢哭了!
我不知道她想买的包原价是多少,但比原价能一下便宜四五千,这包怎么也得上万了吧?看看发帖人其他的情况,应该是个收入不高的小丫头,我判断她钱不多,是因为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