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汽野马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要成就自己,得先有一个强大的假想敌
TUhjnbcbe - 2020/12/28 13:34:00
白癜风的费用         http://pf.39.net/bdfyy/

文|Sway

图|网络

福特GT系列给我的印象一直是一台暴力机器。比如最新的福特GTComptitionSris,强劲的3.5升EcoBoostV6双涡轮增压发动机,最高输出功率马力,峰值扭矩N·m,极速可达km/h。如此劲爆的速度可丝毫不逊色于法拉利GTB和迈凯伦LT。

正如所有偏执狂一样,他们的内心一定有着一只强大的精神图腾。毫无疑问,这只图腾就那只古老而狂暴的动力怪兽——福特GT40。而所有英雄故事都一样,喊醒这只怪兽的,是另一个足够疯狂的巨人。

六十年代初,法拉利作为耐力赛赛场的统治者,不论是原型车组还是GT组,他都是绝对的王者,这其中就包括耐力赛圣地——法国勒芒拉萨特赛道,自年起,法拉利每年都是领奖台上位置最高的那位。其中也诞生过不少名垂青史的赛车,比如FrrariTstaRossa,这款赛车搭载3.0升V12引擎,赢得了三届勒芒24小时耐力赛冠*(、、年)。

如果再把视野放大,耐力赛是欧洲人的游戏,它是速度、操控、可靠性、舒适性、节油性等一系列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名词的顶级诠释,但车轮上的美国人则给人以暴力、呆板的固有印象,因为当时的美国确实是以皮卡、吉普和肌肉豪华车为主,而耐力赛则和美国人很远。

眼见美国逐渐被排斥在勒芒赛之外,当时美国最大的汽车商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做出改变,于公这是想改变美国汽车的固有印象,于私则是想展现“福特全效能”优点。

但成立一支赛车队可不是造一款车这么简单,更何况是要在短时间内研制出自己的赛车。为了快速实现这一目的,福特做了我们现在很时髦的一件事,那就是计划收购一支成熟的赛车队。要干就要干大的,福特当即瞄准了实力最强劲的赛车制造商法拉利汽车公司。

当然他们有底气收购法拉利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法拉利由于经营不佳,当时濒临破产危机,正愁着怎么脱手才好。

很快,福特团队在法拉利公司总部和“赛车皇帝”恩佐法拉利展开了谈判,一度开出了万美元的收购价,在财大气粗的美国人面前,法拉利并没有打算和钱过不去,不过高傲的意大利人还是提出了两个足以改变结果走向的条件:

1.福特必须支持收购后的法拉利继续参加F1;

2.法拉利不得参加美国的印第赛事

对于第一条,F1烧钱人尽皆知,福特并没有兴趣也不愿意在这上面多花钱;至于第二条就是伤人的条件了,要知道印第英里大赛是美国车坛最重要的赛事,奖金最高,现场观众最多,这明显就是瞧不上美国人最喜欢的赛车运动。

在双上争执不下后,美国人最终愤怒地拍了桌子,收购计划也因此泡汤,在走出法拉利汽车公司大门那一刻起,亨利福特二世像着了魔似的,誓要赛道上彻底打败法拉利。

距离谈判日没多久,他们就从阿斯顿·马丁赛车队挖来了当时的总设计师和车队总管,并与当时GT组使用福特V8引擎的Lola赛车队达成合作,成立了专门的赛车制造部AdvancdVhiclLtd.。

“GT”二字源自欧洲的“GrandTouring”意为“旅行”,这个字眼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当时乘汽车远行成了一种时髦的活动

在经历了12辆失败的原型车后,终于在年他们打造出了福特GT40跑车,底盘代号GT/。

“40”指的是车身高度,40英寸是什么概念呢?不夸张地说,低矮的车身使得驾驶员很难进入车内,甚至只能半躺着开车,与其说是开汽车还不如是在开战斗机。

虽然它挂的福特标,但是更像是一款组装车,发动机使用了福特4.2升V8发动机,Colotti四速变速器、车轮来自意大利,方向盘则来自于英国。

得益于疯狂的发动机爆发力,直道最高速度甚至能达到km/h,但赛车运动可不是长直道加速比赛这么简单,操控性差成了这款车的致命弱点。说句玩笑话就是,怎么看这都是一堆绑在火箭上的钢铁。

GT40在年勒芒大赛完成首次试车之后,福特试车员RoySalvadori曾大吐苦水“实在无法想象,我还以为后轮会在km/h之下打滑呢!”

经此一吓,Salvadori甚至拒绝重返GT40的车厢,试车工作不得不由福特另一位试车员JoSchlssr顶上,结果撑了十分钟就在车速高达km/h下失控,GT40当场报销。

事实也证明简单地拼凑并不能hold住赛车这一运动。GT40在当时的表现可以用惨不忍睹来总结,参赛的三辆GT40,两辆因为变速箱故障、一辆因为输油管破裂,全部中途退赛。

更让亨利·福特不爽的是,仇家法拉利却在当年毫无悬念地获得了前三名,实现了勒芒五连冠(FrrariP)。受到刺激的亨利·福特在赛后没多久就辞退了阿斯顿·马丁二人组,改让福特野马汽车的主管卡罗尔负责GT40赛车项目。

也许是美国人对强劲动力的天生崇拜感,次年他们竟给赛车换上了一台更大马力的7.0升V8发动机,功率爆增至kW,极速超过km/h,更加不可理喻的MKII诞生了。

按当时PhilHill的话说,“这简直就是一辆不可理喻的汽车,毫无下压力,坐上去能把人吓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福特技师只能临时找来一些金属片,草草钉在车身上充当扰流板。

但漫长的24h耐力赛不是简单改装就能hold住的,终于在晚上11点,GT40再次因为机械故障全*覆没,而法拉利则凭借FrrariLM的稳定表现再次获得了冠*,实现了惊人的六连冠。

两连败后,这一年做出了很大调整,他们首先扩大了车队规模,并提升了赛车动力,还给车身换上了经典的Gulf车身条纹涂装。在这一年中他们经历了很多,甚至有两名试车手因此而牺牲。

最终福特带领着8辆GT40冲击勒芒,当时法拉利也不甘示弱,也派出了7辆赛车应战。为了给车队涨势,亨利·福特甚至亲自为大赛挥开场旗。

这回GT40开始在操控性上有了长足进步,再加上其在直道上的优势,虽然有4辆车还是因为故障推出了比赛,但是剩余的4辆牢牢占据了1、2、3、5号位,最终也如愿以偿的包揽了赛事前三名。而当时的法拉利却开始显现出颓势,连前五都没沾上。

也正是因为福特GT40的成功,赛车条纹涂装开始风靡起来,先进它已经成为美国高性能车型的一种象征并保留下来

虽说年是福特扬眉吐气的一年,但我这里并没有重点强调这一年的胜利,正如有些人批评的,这辆福特GT40更像是美国人花钱赞助的英格兰机器。(事实上GTMKI、GTMKII、GTMKIII都是由英格兰建造和设计的)

其实福特奠定自己在勒芒的王者地位,更应该是年才对。那届的MKIVGT40新赛车是唯一一款由美国设计和建造的汽车,连那届的主力赛车手也是福特勒芒冠*史上唯一的一组美国选手。福特在那一年真正实现了美国制造。

GT40Mk.IV是基于Jcar基础上打造的一款赛车。也正是这辆车,使得驾驶员肯·米勒(KnMils)不幸离世,而他在前一年要不是福特的“三辆车并驾齐驱冲线计划”差点就实现了首个一位车手在同一年创下三冠王的目标(戴通那24小时赛、赛百灵12小时赛与勒芒24小时)

其实法拉利在前一年失利后也痛定思痛,在年打造出的P4赛车甚至还主宰了福特的主场美国24小时Daytona耐力赛,近乎羞辱性地复刻了福特头一年在勒芒上三辆车同时冲线的壮举,甚至完成度比福特更高。

两辆最强劲的赛车在这一年给我们上演了最具戏剧性的决斗。

赛中,福特赛车早早领先,但因为夜间撞车,7辆赛车中3辆惨遭淘汰,落后的法拉利P4见势抓住机会,第一梯队一度达到了混战的地步,最终GT40MkIV在24小时里完成了圈,总里程为.9km,比原纪录整整提高了28圈,平均时速达到了惊人的.3km/h,但P4也不是吃素的,直到最后一刻都才分出胜负,赛事统计第二名的P4赛车仅落后第一名4圈而已。

年,国际汽联颁布了新规则,对赛车排量进行了限制,导致法拉利P4和福特GT40MK4等超大排量赛车成为了历史,倔脾气的法拉利一气之下退出了当年的勒芒比赛,福特则见此赶紧把第一代GT40的4.2升引擎搬出来,改为4.7升,没了法拉利的阻扰,他们也顺利获得了当年的勒芒冠*。

年,福特面对日趋成熟的4.5升12缸水平对置保时捷s,FordGT40Mk.I成功卫冕,成为了首款用同一型号底盘赢得多于一个勒芒冠*的赛车

回顾历史,在-年勒芒24小时赛这十年间,福特和法拉利给我们上演了一场激烈的斗气冤家史,其中不乏很多经典战役,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GT40和FrrariTstaRossa这样的稀世瑰宝。

福特的这种近乎偏执的赛车态度也影响到他们后来的诸多GT车型,比如福特野马GT(5.0LV8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10速变速箱);假如你是个铁杆车迷,那你一定会记得在《极品飞车2》中风驰电掣的福特GT90概念车。

之前,全新MustangShlbyGT的假想图也曝光了,网状进气格栅和前保均采用了全新设计,配合黑色大尺寸运动轮圈,暴力机器显露无余。内核方面,作为Mustang车系中性能最强版本,它将搭载5.2LV8机械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超过马力,又是一台暴力机器。

有时候我在想,我们到底爱福特GT跑车的什么,后来才发现可能就是这份近乎偏执的暴力风格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要成就自己,得先有一个强大的假想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