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力,反诈同行
近年来,学生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受害的主要群体之一,为提升我市学生对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事件的防范意识和认知能力,增强同学们对电信网络诈骗案事件的自我教育、自我保护、自我预防的能力水平,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联席办公室于近期组织开展了以“校园无诈——强意识、懂防范、守平安”为主题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征文活动。
获奖征文将陆续发出!
吴嘉睿、蔡贝特(东阳市实验小学)
那个诈骗电话
作者:吴嘉睿
妈妈常说,要注意安全。以前我总以为,安全无非就是交通、食品、用火用电之类的,从小听到大,我警惕性高着呢!直到那一次,经历诈骗电话的我,才知道生活中处处隐藏着危险,诈骗、绑架、抢劫……这每一项都足以让我们的生命受到威胁。
那是线上学习期间,我正拿着手机听网课。突然,急促的电话声打断了课堂,是一个陌生号码,而且未显示省份和县市。我果断拒绝了接听。没两秒钟,同一个号码又打过来了,挂掉,又打过来。线上课堂一次次被中断,我的火气也一次次升腾起来,大声责问:“你谁啊?干什么?”
电话那头传来了甜美标准的普通话:“你好,我是37度健身馆的工作人员,打扰啦!”温柔的女音让我的火气消了一半,和她相比,我真有点不礼貌呢!我赶紧降低音量,答复道:“哦,是37度健身馆啊,我知道!请问您有什么事?”
“你好,我的工号是。”工号?记得银行人员就有工号,看来这健身馆挺正规的!此时,我已完全忘记了刚才的怒气,耐心倾听着。
“你之前办理的VIP卡,我们需要再一次确认。请将您的身份证号、信用卡号、姓名、性别、年龄告知一下。”我正准备回答,又心生疑惑:健身卡而已,为什么还需要信用卡号?妈妈出门买东西经常用信用卡,网上购物的时候还直接关联了信用卡,我看里面的钱似乎永远用不完。假如别人拿到信用卡号,是不是也能直接关联,进而花掉妈妈的钱?想到这儿,我的心“怦怦”直跳,头上冒出了冷汗,心如疾驰的野马,冷静,冷静,我一直告诉自己。
我又想起了手机、报纸、电视里多次出现诈骗的新闻。有一个尚未成年的小女孩接到电话,就轻信了对方,将家庭地址、家庭成员、休息时间等私密内容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对方,让坏人有机可乘,选择了家里没人的夜晚,进门偷窃,如入无人之境……第二天早晨,小女孩家里的钱、手机、银行卡都不见了,就连她枕边的零花钱都被拿了个精光,更谈何家里的重要物品了。这个家庭仅因小女孩的无心之失,换得了惨重的损失。
是啊,新闻报道不是常常在说,一些诈骗、入室盗窃集团会派人伪装成调查局的人员,骗取个人信息,使诈骗犯、入室盗窃都更容易得手,损失现金事小,信用卡、保险柜密码,支票,银行卡,这些落在窃贼之手才真的不堪想象……
我越想越害怕,思绪却被电话那端的阿姨打断了:“你的VIP需要确认,不然会被冻结,用不了。”用不了,到时候妈妈自己去激活就好了吧!我不能上当!不知道哪来的勇气,我大声对她说:“冻结就冻结,我不需要VIP卡……”说完,我挂掉了电话,再无心上网课,两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手机屏幕,生怕那刺耳的铃声再次响起。
好在,诈骗电话没再打过来了。我这才想起给妈妈打电话,问一下VIP卡上还有多少钱。妈妈查了之后说:“元。怎么了?”我一五一十地将电话事件告诉了妈妈。妈妈赞许我:“你做得对!现在这样的电话很多,记住,未知电话不轻易接,陌生电话不轻易信,绝对不要向任何人随便告知私人信息,这才是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
随后,我将这个诈骗电话的手机号加入了黑名单。
有了这次经历,我对未知的电话少了一分紧张,同时,我也很想告诉大家,当接到这样的电话时,不慌乱,不轻信,长一个心眼,不把家里的事随随便便告诉别人,那样,哪怕对方想诈,也诈不了呀!
一份并不简单的“调查问卷”
作者:蔡贝特
生活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也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坑”。我们虽是小学生,但也要有一定的防诈意识,毕竟天上不会掉真馅饼。
这天傍晚放学后,我低着头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刚拐过街角,就被一个手上拿着一叠资料的叔叔拦住了去路。
这个叔叔满脸堆笑:“这位小朋友,是五年级的学生吗?我是一家社会调查机构的,只要你帮忙填写一张调查问卷,我就可以送你一个小礼品。”说完,他就递给我一张“调查问卷”。
我粗粗看了一下问卷内容,基本上都是“家庭作业多不多”“有没有参加课外辅导班”这样的问题,挺简单的。我向马路边上看了看,发现和这位叔叔拿着一样调查问卷的还有两个人,其中有一个还是比较年长的阿姨。
得知小礼品是一本绘画册,我心动了,决定配合这位叔叔完成调查问卷。没一会,问卷内容就填完了,末尾是要求填写我的姓名班级,还有爸爸妈妈的姓名电话。我也没多想,唰唰唰就写了上去。
“谢谢你的配合,这位同学!”那个叔叔笑眯眯地从身边一个袋子里掏出一本绘画本递给我,就又去找别的学生填写调查问卷去了。
我美滋滋地回了家。晚饭后做完作业,我翻开那本绘画本画起了卡通画。妈妈洗好碗筷在边上看了一会,随口问了一句:“这本绘画本是学校新发的吗?”
“才不是呢,我配合社会调查送的!”我一脸得意地把放学路上发生的事情跟妈妈讲了一遍。
满以为妈妈会因为我配合社会调查夸我两句,不料妈妈感兴趣的却是我填写调查问卷中的一个细节:“你是说,你在那张问卷末尾填了爸爸妈妈的姓名还有电话号码?”
“对呀!”没得到妈妈的表扬,我有点沮丧。
妈妈想了一会,说:“一般的社会调查问卷绝大多数都是匿名的,这些人却非要你填写本人和家长的身份信息,很可疑。他们利用这些身份信息去干违法犯罪的勾当也说不定。”
我不以为然:“哪有那么多的坏人,妈妈你想多了吧。”
妈妈说:“但愿是我想多了。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这个事情你明天还是得跟老师讲一下。”
“哦。”我老大不情愿地答应了。
大约三四天后的一天上午,正在外地参加培训的爸爸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学校一位姓李的老师打给他的,说我在上体育课时不慎摔倒、小腿摔骨折了,情况相当严重,医院急救,需马上预付诊疗费元。通话结束后,“李老师”医院的账号给爸爸,让他赶快把钱打进这个账户。
火急火燎的爸爸立即打电话给妈妈,让她赶紧办理。妈妈一听,马上就想到了我被“问卷调查”这回事,于是沉住气,没有着急往那个“医院账户”打钱,而是赶紧联系了学校,得知我还在正常上课、并没有摔倒受伤,才放下心来,也就不再搭理那个“李老师”,并报了警。
妈妈还得知,当天不少学生家长都接到了类似的诈骗电话,但由于前两天我跟老师讲了不少同学被“问卷调查”这件事,学校很重视,老师们在各年级课堂上进行了专门的防诈骗宣传,还要求学生们一定要回家跟爸爸妈妈传达清楚,所以家长们都有了心理准备,没有人上当受骗。爸爸由于在外地培训,妈妈没来得及跟他讲,他才会这么紧张。最终,骗子们还是白忙活了一场。
这件事让我深刻意识到,各种形式的通讯诈骗、网络诈骗其实距小学生并不遥远,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上当受骗。我想,防止上当的秘诀就是对陌生人要多一份防范心理,不轻易被花言巧语迷惑;遇事要在心里多问一句为什么,绝不贪图小便宜;不合常理的事情要向老师或家长及时反映,绝不能自以为是。这样,各路骗子们也就没办法对我们伸出黑手了。
(根据反诈小能手整理发布)
往期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