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众夺权,江淮“除名”
宝马率先宣布要提高在华合资公司股比,但大众却是最先“吃到螃蟹”的那一个。从5月底签署增资意向书,到12月2日完成工商登记变更,在中德两国*府推动下,双方可谓雷厉风行。6天后,大众汽车(安徽)公司举行揭牌仪式,研发中心竣工、制造基地开工,双方战略合作项目快速落地。
合资股比放开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大趋势,目前宝马和大众均将合资公司股比提升至75%;而实际上,大众通过入股江汽集团,对合资公司的持股比例已然超过75%,将控股权紧握。
相比根深蒂固的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大众汽车通过江淮汽车显然更容易实现其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野心和新能源汽车抱负,重金投入和资源倾斜在情理之中。
然而,对于江淮汽车,纳入无闻的思皓品牌,在合资公司中“失去名分”,深度捆绑大众,现在看上去更像是一场豪*。高扬的股价,是自我蜕变的阶梯,还是阳光下的泡沫?
“狼堡”之侧,又岂容他人酣睡?
K线点评
继宝马和大众之后,戴姆勒恐怕也在虎视眈眈。国内合资车企进入更加残酷的阶段,相比之前一厢情愿的市场换技术,现在是赤裸裸的弱肉强食。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亘古不变。
2.理想、小鹏赴美IPO,新势力续写造富神话
年,造车新势力呈现南辕北辙的发展态势,头部企业如蔚来、理想、小鹏在资本市场乘风破浪,市值迅速增厚;而博郡、拜腾、前途等势力则偃旗息鼓,归于沉寂。
作为今年造车新势力中最亮的星,理想和小鹏于7-8月相继成功登陆美利坚,与“老大哥”蔚来汽车统一战线。不过,与蔚来相比,这两家造车新势力赶上了好时候,免遭去年的看空和谷底,在特斯拉的带动下,股价和市值集体攀升。
12月14日,后起之秀小鹏汽车市值达到.82亿美元,超过造车二三十年的吉利、广汽和长安。造车新势力到底有多大的爆发力?虽然月销仅四五千辆,只有传统主流车企月销量的百分之几,但它们已俨然成为资本市场的“吸金兽”。
蔚来市值已远超A股大户上汽集团,仅次于比亚迪,特斯拉更是破3万亿元,市值天花板对其而言或许并不存在。
K线点评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目前造车新势力处于领跑,赚足眼球和资本,不断颠覆行业认知。但造车终归是实打实的产业,或许不久之后,传统势力就会出现厚积薄发的那一刻。
3.技术、出行、品牌,吉利与戴姆勒融合深化
11月20日,吉利与戴姆勒宣布,将利用双方全球研发网络,共同开发用于混动技术的下一代汽油发动机,并于合作方在欧洲和中国发动机工厂生产,除奔驰外,沃尔沃等品牌也将使用全新发动机,同时也有从中国出口海外的计划。
事实上,在此次混动系统合作之前,吉利与戴姆勒就已经合作了三个项目,分别为在高端出行领域合作推出“耀出行”品牌;在全球范围内联合运营和推动smart品牌转型升级,将其打造为全球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并于今年年初,正式成立合资公司——“智马达汽车有限公司”,首批车型将于年上市;共同投资全球城市空中出行引领者Volocopter,双方各持股10%。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持有戴姆勒9.69%股份,是戴姆勒最大单一股东。随着吉利与戴姆勒的合作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吉利或有机会通过协同与分享占领技术制高点,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K线点评
协同合作,合纵连横,李书福总能找准点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4.雷诺出走,挥别东风
4月14日,东风集团股份(HK:)发布东风雷诺拟进行重组的内幕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没有熬过“七年之痒”,法系的高贵浪漫,再难以撩拨起中国消费者的芳心。
按照协议,雷诺将其持有的东风雷诺50%股权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东风雷诺停止雷诺品牌相关业务活动。至此,东风雷诺成为疫情爆发之后,轰然倒下的第一家合资车企。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或许形象描述了雷诺在欧美市场与中国市场的天壤之别。产品单薄、人事动荡,面临亏损的东风雷诺日渐式微。
然而作为百年品牌,雷诺并不缺乏技术储备和积淀,这个菱形组成的品牌依然在世界顶级赛事叱咤风云。雷诺新任CEO卢卡·德·梅奥日前也公开表示,雷诺总有一天重回中国市场。
K线点评
雷诺的退出,只是外资弱势品牌在华生存处境的一个缩影。雷诺入局较晚,基盘不稳,在遭遇行业风向突变时更难以保全。不过,雷诺更应该反求诸己,这样回归才有意义。
5.绝境逢生,安徽合肥战略投资蔚来
4月29日,蔚来与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安徽合肥市旗下多家地方国有企业签署关于投资蔚来中国的最终协议,并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就蔚来中国总部入驻达成协议。
获得70亿元战略投资,直接解了蔚来燃眉之急,也为其挥金如土的造车大业提供了资金。幸福总是接踵而至,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等六家银行还提供了亿元综合授信,为蔚来中国业务的运营与发展提供保障。
似乎,蔚来之路越走越宽,整体表现越来越好。今年11月,蔚来共交付新车辆,今年前11个月累计交付达3.6万辆;今年三季度,蔚来营收45.26亿元,同比增长.4%,净亏损9.98亿元,同比收窄59.3%;截止12月14日,蔚来市值高达.97亿美元,每股价格40.98美元。
K线点评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蔚来的逆袭可以说拯救了造车新势力,否则也不会有理想和小鹏的高光时刻,更不会有现在几家企业的万亿市值和万丈豪情。斌哥要好好拜谢安徽的父老乡亲!
6.赛麟、博郡、拜腾等相继爆雷,造车新势力越来越不靠谱
进入年,博郡、赛麟、拜腾等多家造车新势力相继爆雷。
赛麟汽车由于债务纠纷,上海分公司、如皋工厂等被查封,董事长王晓麟等人则因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挪用巨额资产等问题,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王晓麟干脆“逃到”美国,表示暂时不打算回国。
无独有偶,网传博郡汽车创始人*希鸣也“逃去了”美国,并表示“不回中国了”,而与ST夏利有关系的博郡汽车,则宣布造车失败,并将出售车型平台等“核心技术”。
拜腾汽车在消耗了86亿元投资之后,宣布暂停国内业务,只留下不足百人的团队继续运营,北美和德国办公室则启动破产保护申请。
前途汽车不仅拖欠员工工资多时,且其多家门店及交付中心均已关门大吉,而前途汽车创始人陆群也被限制消费。
……
当然,还有不少造车新势力半死不活,北京、广州车展已经很少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威马、合众等融资上市之路,也变得坎坷。
造车新势力接连暴雷,折射出互联网和资本造车的严重问题——圈钱、圈地,给投资者和投资机构敲响警钟,新能源汽车行业虽有潜力,但也要擦亮眼睛。
K线点评
舒服哥的话一语成谶,互联网造车就是骗老百姓的钱,但更重要的是,各个地方*府要抑制造车的冲动,别昏了头,被宵小之徒钻了空子,也要加强问责机制。
7.资产置换完成、集团整体上市加速,“一汽轿车”告别历史舞台
以何种方式实现资产置换,解决同业竞争“难题”,这是多年来一汽集团最大的“心病”。
4月8日,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一汽轿车”)发布公告称,董事会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的议案,“一汽轿车”拟更名为“一汽解放”,证券代码“”保持不变。
此前,被一汽股份将上市公司股份无偿划转至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的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夏利”)企业名称已变更为天津博郡汽车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变更为HUANGXIMING。
随着一汽轿车完成更名,叠加此前一汽轿车乘用车业务与上市公司剥离,一汽夏利更名,存在于一汽集团内部长达9年的同业竞争问题得以实质性解决。
至此,在业内看来一汽集团的整体上市计划也终见曙光,按下加速键。而目前,在国有汽车集团中,也只有一汽集团没有整体上市。
K线点评
拥有大众、奥迪、丰田一众强势品牌和蒸蒸日上的红旗,一汽集团整体上市后,“共和国长子”的市值会超过上汽和比亚迪吗?
8.老牌车企落幕,华晨/众泰破产重组
由于长期经营不善,今年以来,华晨集团与众泰汽车积累多年的隐患,集中爆发。
11月20日下午,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集团重整申请。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华晨集团目前负债达到多亿元,资不抵债,被迫进入破产重组阶段。此后,其原董事长祁玉民被调查。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众泰汽车身上。这个名噪一时的“皮尺部”上市后一度风光无限,可资本的游戏,终究不能支持实业发展。12月23日,众泰汽车发布公告,其母公司铁牛集团因无法“挽救”,宣告破产。
随着华晨、众泰的破产,今年已有多家老牌自主车企宣布破产。11月11日,长江汽车正式破产前清算;东风裕隆、力帆、陆风、华泰、野马汽车等,也都早已人走茶凉。
K线点评
如果今年没有遭遇这场疫情,这些车企或许还能苟延残喘,但“黑天鹅”事件发生,加速了市场优胜略汰。说到底,还是这些自主品牌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如果像吉利、长城、长安这些汽车品牌一样,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以及强大的资金链,它们在市场上也不会走到今天。
9.别有用心?恒大、宝能造车家底遭查
11月26日,一则《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项目情况调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成为舆论焦点。尤其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