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年,头部房企分拆物业上市,中小房企艰难赴港冲关,平台企业也纷纷谋求在资本市场发展……这一年的资本市场飞出过黑天鹅,也发生过跌宕起伏的事件,风云地产界()带您一起盘点年十大地产IPO事件。
撰文/姚悦
编辑/卢泳志
年,对于房地产行业是充满考验的一年,年初疫情爆发、销售受阻,年中热点城市调控加剧,更有“三道红线”监管新规出台。房企资金压力不断加大,对于上市的需求也就越发迫切。
总体来看,中小房企艰难赴港上市,以及越来越多的规模房企分拆物业上市成为了年房企IPO的主流景象。
在年成功冲关上市的7家中小房企中,汇景控股(.HK)不仅成为去年首家成功赴港上市的房企,而且连同港龙中国地产(.HK),成为去年前三季度唯二上市的中小房企。
下半年监管新规出台后,港交所再次对内房股“开闸”,金辉控股(.HK)、上坤地产(.HK)、领地控股(.HK)、祥生控股集团(.HK)、大唐集团控股(.HK)相继登录港交所。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千亿房企中最后一家上市的祥生控股集团,还创下去年房企赴港上市的最快纪录。
年还有17家房企分拆物业在港上市,其中恒大物业(.HK)、融创服务(.HK)、金科服务(.HK)、华润万象生活(.HK),这四家大型物业股于集中上市也一度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热议。
此外,还有一些平台企业也开始纷纷谋求上市,贝壳(BEKE)成为中国居住平台第一股,优客工场(UK)晋升中国联合办公第一股。
虽然地产行业困难重重,但却成为IPO大年,本文盘点总结了这一年10个地产IPO案例,带大家回顾一下年地产企业登录资本市场的表现。
01汇景控股:
年内首家赴港IPO房企
在第二次递交招股书成功后,历时9个月,年1月16日,汇景控股终于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年首家赴港上市的房企,同时也是东莞首家在港上市房企。
汇景控股上市首日开盘价为1.94港元/股,但不久股价便进入下行通道,截至年1月20日收盘,股价为1.89港元/股,上市后第三个交易日就出现“破发”。
值得注意的是,汇景控股发行股份出现认购不足,公开发售的最终股份数目由万股股份减少至.4万股股份,约相当于原计划股份总数的32.2%。
来自东莞的汇景控股,是家体量极小的“迷你”房企,目前只在东莞、河源、合肥、衡阳以及长沙五个城市有所布局。
虽然规模小,但负债不少。数据显示,年到年,汇景控股净负债率分别为.8%、.5%、.2%,连续三年超过%。去年上半年,其净负债率仍无明显缓解,依然高达.4%。
截至北京时间1月8日16:08,汇景控股股价1.98港元/股,总市值.03亿港元,市盈率13.。
02港龙中国地产:
“疫情黑天鹅”后首家上市房企
继汇景控股之后,年7月15日,历时近10个月赴港上市的房企港龙中国地产正式在香港敲钟上市。
作为去年第二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更是“疫情黑天鹅”后第一家上市的房企,港龙中国地产肩负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的重任。但港龙中国地产却接连遭遇了认购不足和连续破发,也因此被形容为“流血上市”。
上市前一天,公告显示,港龙中国地产计划全球发售4亿股股份,其中香港发售万股。只成功认购.3万股股份,相当于香港发售量的28%。
上市当天,截至收盘,其每股报价3.92港元,跌幅0.25%,跌破3.93港元发行价。
虽上市后表现不佳,但为了成功上市,港龙中国地产做了很多准备,包括增加土储。据了解,年、年港龙曾一口气收购16幅地块。年4月,港龙还在安徽芜湖以1.2亿元代价竞得一幅土地使用权。
旧招股书显示,截至年6月末,港龙地产土地储备为.54万平方米。而新版招股书则显示,截至估值日,公司总土地储备已经达到.44万平方米。
截至北京时间1月8日16:08,港龙中国地产股价4.9港元,总市值79.9亿港元,市盈率6.91。
03祥生控股集团:
年内规模最大房企IPO
据克而瑞数据统计,年祥生控股集团实现签约销售金额.7亿元,跨入千亿房企阵营。因此,祥生控股集团股于年11月18日正式登陆港交所,也被称为“年内规模最大房企IPO”。
值得注意的是,从年6月3日递表,到年10月23日通过聆讯,祥生控股集团仅用时天。从过会时间来看,祥生控股集团是年以来过会用时最短的一家。在10家被统计的房企中,过会平均用时天,祥生控股集团足足快了1个多月。
但作为千亿房企中最后一家上市的企业,其股价表现并不亮眼。港股开盘,祥生控股集团股价平开,报5.59港元,与招股价持平。
在香港公开发售方面,还出现认购不足的情况,共认购.2万股香港发售股份,相当于香港公开发售初步可供认购的万股香港发售股份总数的约0.54倍。国际发售方面,略有超额认购,相当于国际发售初步可供认购的国际发售股份总数5.4亿股的约1.49倍;国际发售的发售股份最终数目约为5.67亿股股份,相当于全球发售初步可供认购发售股份总数的约94.6%。
在业内看来,股份认购不足、股价反应平平,这也与房企自身有关,祥生控股集团的超高负债率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