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汽野马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吉利汽车,越来越像沃尔沃汽车被重新定义
TUhjnbcbe - 2021/1/30 14:38:00

今日话题

提到中国自主品牌领导者,莫过于吉利汽车,它通过长达23年奋斗,已经走出低价车阴影,变得越来越像沃尔沃;

1、中国自主品牌领导者?

据公开资料显示,吉利汽车在年销量不过才76万辆,却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在年增长到万辆,并在-连续三年蝉联自主品牌销冠,尤其是在年11月以辆成绩,击败上汽通用辆,与南北大众并称前三,创造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历史记录;

2、吉利汽车奋斗23年?

众所周知,吉利汽车作为一家创立于年的公司,其创始人李书福在年以冰箱配件起家,随后在年进入摩托车行业,直到年才进入汽车行业,并在年下线第一辆汽车,相比国有车企技术积累及资金优势,吉利创业之路可谓艰难;

据悉,李书福造车之初眼光很高,想造一辆奔驰+红旗结合豪华车,但吉利1号失败,却让他认识到零部件供应不足和豪车消费市场有限,转而务实设计英雄气短两厢车,尤其静下心来研究夏利车型,提出了“售价五万、油耗五升、能坐五人”的“三五”造车目标,要让轿车从奢侈品变成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的消费品;

正是通过学习夏利车型,让吉利逐步在低价车市场站稳脚跟,但李书福并不满足于此,而在年吉利仅有亿营业额时,就敢冒着熔断风险,以18亿美元代价全资收购沃尔沃汽车,从而一步登天走出低价车阴影,甚至抢到进*豪华车门票,尤其是年再以90亿美元代价,一举成为德国戴姆勒集团最大股东,更是震惊了全球汽车圈;

3、越来越像沃尔沃?

事实上,吉利汽车成功并非一触而就,而是一部忍辱负重的奋斗史,因为李书福刚刚收购沃尔沃汽车,不仅瑞典人对核心技术讳莫如深,同时因为沃尔沃很多技术都是和前东家福特共同研发的,其中沃尔沃S40\V50\C70\C30等紧凑型车型与福克斯共用C1平台,沃尔沃XC90和S60中级车则与蒙迪欧共用EUCD平台,还有多款车型搭载福特的Ecoboost发动机以及6速Powershift变速箱,这都让吉利无法直接使用沃尔沃技术;

不过,李书福却悄悄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深远谋划,先是年通过与沃尔沃签订技术转让协议,获得了包括GMC平台在内的3项技术,研发并推出了日后名声大噪的“最美国产车”博瑞,从那时开始走上精品化道路,也是吉利从低价车走向高端化的首次尝试;

随后是带领沃尔沃在年推出SPA可扩展模块化架构,逐步取代福特专供紧凑型车的C1平台和专供中型车的EUCD平台,到年全新研发Drive-E”动力总成,不仅具有轻量化、低排放和高动力三大优势,还便于和混动系统进行匹配,从此彻底告别了福特技术;

此后,李书福就开始沃尔沃技术乾坤大挪移,其中年吉利与沃尔沃共同打造的CMA平台架构宣告诞生,除了打造出沃尔沃XC40车型外,还诞生了吉利品牌和领克等多款畅销车型,预示着沃尔沃全新开发技术,已经被李书福内化使用;

最后,吉利与沃尔沃各占50%股份的宁波时空方程技术有限公司于横空出世,则让吉利全面使用沃尔沃技术不再有障碍,到则传出吉利沃尔沃走向合并,其中要求沃尔沃并入吉利汽车,更是代表着吉利汽车将青出蓝而胜于蓝;

汽车被重新定义:冰层之下,暗流涌动

早在年卡尔.本茨发明汽车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确定了近年来汽车产业的发展逻辑:这是一个主机厂为王的时代。而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汽车再度被重新定义。新的赛道、新的模式,创新的勇者迎头赶上,于变局中开得新局,而守旧者或目光短浅,或背负沉重包袱,踌躇不前,在不知不觉中或将成为时代的弃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淘汰赛中,谁将会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行业分化明显,“清场”是大势所趋?

风卷残云,大浪淘沙。经过时间沉淀,海外车企由百家争鸣演进到如今的几分天下。在中国,早在10多年前,汽车行业的兼并重组就频频被提及。甚至在9年,国务院批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鼓励一汽、东风等主要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汽车产业重组兼并。然而,自9年开始连续十多年的中国市场*金期,规模由几百万发展到近万辆,给了更多企业生存的机会。来自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年度,全国工业企业数37.3万家。其中,汽车制造企业数1.5万家,较同期增加家,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4.1%。

自年5月起,中国车市持续陷入低迷,经销商退网维权、停产等事件此起彼伏,不断上演。

“对于当前的汽车产业而言,产能、品牌甚至企业的整合都不可避免,就像人体感冒多会有发烧现象一样。当前的汽车产业正在步入调整期,这些调整、兼并重组是必然、也是正常现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汽车市场承载力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正在由依靠增量发展的阶段过渡到存量调整时代,身处其中的企业自然难以独善其身。

数据显示,截至年度,汽车亏损企业家,较同期增加家,同比增长20.4%,占亏损工业企业总数的5.6%。与此同时,汽车企业的集中度,也在不断提升。年1-7月,中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6万辆,占汽车销量总量的89.3%,高于上年同期0.4个百分点。

而伴随着市场的下滑,中国自主品牌的份额也在日益衰减。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从年最高点43.9%,下降到年1-7月的36%,面临的挑战更大。

在不少人看来,即便是当今头部企业,仍然也存在出局的危险。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曾经预言,未来的国产车能够存活下来的企业也就2-3家。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提出,未来关停并转的企业还会更多,最终中国车企将“只剩五六家”。

“在中国也许五到十五年里,可能还会有很多汽车企业,但龙头会集中在五六家的规模,这个变局也是我们所有人都要努力的目标。”小鹏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何小鹏也在近日举行的中国蓝皮书论坛上抛出上述看法。

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分析认为,“中国市场再大,也容不下几百家整车厂,现在无论是自主、合资还是外资车企都共同面临市场考验。市场淘汰是公平的,这也有助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现阶段最重要的是改变。在这一背景下,没有品牌、核心技术、资本的车企,都将纷纷倒下。”

汽车被重新定义

谁将出局,谁又能突围?奔涌而来的“新四化”给这场竞争增添了诸多的变数。

如今,汽车已经不再是“汽车”。

在中国一汽董事长徐留平看来,汽车产业正在发生颠覆性变革,我们现在讨论的汽车,和过去的汽车,以及将来的汽车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换“大脑”、换“手脚”、换“心脏”、换“神经”。

“我一直在提一个词叫智能电动汽车,我认为这个就跟我们20年前说电话,大家就说家里那个有绳的座机,后来一说电话说的是手机,在今天说电话我们说是智能手机。最终我认为十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到那个时候再去说汽车,那一定是智能电动汽车。产品的终极形态,我个人认为三到五年就会确定下来,大家就去按这个模板做自己的车了。从产品层面智能电动汽车的普及和速度会比大家想象的要快很多。”蔚来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斌说。

在今年成都车展期间,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曾表示:“今后,汽车的外观可能就像女士的服装一样,不贵但是天天换,每天都能看到新颖的。车也跟人一样,消费心理、消费价值观在变。把产品从小众变成时尚,这是我们的期望。”

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牵引着变化的是“从用户体验的视角出发去定义汽车”。

“我们过去基本上都是从性能出发的,节油性能,加速性能,机械性能等,但是现在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性能不再是客户唯一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利汽车,越来越像沃尔沃汽车被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