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汽野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千亿泛海系金融大鳄来到了十字路口
TUhjnbcbe - 2021/2/15 17:54:00

年7月3日,海航董事长王健在法国意外跌落,这位海航舵手以这种方式向世界说了再见。

在他身故的16天后,海航从年的世界强名单中消失了。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海航系出售资产超过亿。曾经的万亿海航系,经历巨债压顶之后,如今已悄无声息。

过快的负债扩张,让海航走入迷途。海航系归于沉寂的背后,是昔日资本巨头倒下的一个缩影。过去的这些年,“德隆系”、“朝华系”、“明天系”、“安邦系”……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都经历了不同的命运。

如今,卢志强掌舵的“泛海系”,也来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风水轮流转,资本木马还将继续转动。

1

债务缠身

国内数一数二的民营资本系,正在被迷雾包围。

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自年以来连续两年,因欠税被税务局挂到了网上,欠缴税款合计5.亿元。

天眼查资料显示,这家公司是泛海集团旗下最重要的核心资产与纳税大户。

▲资料来源天眼查

锋雳整理的一份资料显示,截至年底,泛海集团的总资产为.39亿元。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金控之一,泛海集团极为庞大,根据相关财报,仅旗下的泛海控股(.sz)手上的货物资金就超过亿。

几千亿的资产,数百亿的现金,为何欠缴不到6亿的税款?

综合一系列的事件来看,答案或许是:钱紧。

根据锋雳的报道,年最后3个月,民生信托已有多个信托项目出现延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由民生信托作为原告的诉讼纠纷或发起的执行金额就已经达到了:

.亿元。

而民生信托,一直被看做是泛海集团的“弹药库”。

一直以来,在全行业68家公司中,民生信托一直是刚性兑付意愿最强的公司之一。换句话说,在以前,哪怕是出现爆雷,民生信托也会先垫钱兑付,再进行索赔。

而如今,这种“打碎牙往肚子里咽”的刚性兑付已经越来越难了,泛海集团的资金压力可见一斑。

把时间线拉长一点,泛海的资金困境早已显露端倪。

年4月29日,泛海控股(.SZ)发布的年年报显示,年营业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来自于年初的大额资产出售。

就在同一天,泛海控股公告称,年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的债券(第三期)最终确定票面利率为7.50%。该期债券票面总额不超过人民币7亿元,其中基础发行规模为0.5亿元,可超额配售不超过6.5亿元。

这是泛海控股自年12月以来,第四次在公开市场发债。泛海控股的融资之路并不顺畅。

更早的时候,年底,泛海控股的负债总额就达到了.79亿元,净负债率为.34%。而整个年,泛海控股的营业收入仅为.76亿元。

时至今日,财报显示,截至年三季度末,泛海控股依旧面临多亿元短期债务,而其账面资金仅.7亿元。

一连串的担保、甩卖优质资产项目、发行高利率债券、糟糕的财务状况——泛海控股的窘况背后,是泛海系庞大的资金缺口。

2

千亿版图

在中国商界,卢志强这个名字是一个传奇。

但相比于柳传志、马云等大佬,卢志强又显得很低调。在变幻莫测的商海,卢志强和他的“泛海系”像一只若隐若现的巨鲸,游走在风暴中心。

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春风吹过,整个社会涌入“造富”的大浪潮中。从动力厂的技术员做起,那时候已经是潍坊市技术开发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的卢志强,也在蠢蠢欲动。

一年后,卢志强决定下海。他创办山东通达经济技术集团公司,先进入教育和培训行业,不久后转战房地产,创办山东泛海集团。

年,卢志强断然北上,来到北京,创立了中国泛海控股集团(下称“泛海集团”),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

从一名*府基层官员到拥有40亿元注册资本,卢志强只花了三年。在媒体的报道中,卢志强的第一桶金来自于房地产,但究竟如何取得,却始终是一个谜。

野马财经曾做过梳理,在一众地产大佬中,唯有冯仑对自己的发家史有着较详细的描述——凭借基层官场积累的人脉,从北京一家信托公司借来万元,条件是利润平分,年利率25%。

卢志强是否也是同样的路径,不得而知,但泛海的“能量”不容置疑。2年,上海规划用5-10年,投资亿,让浦江两岸焕发金融贸易、旅游文化、生态居住新功能,取代原来的交通运输和仓储码头。

而棚户区绵延数公里的董家渡,让各大地产商垂涎不已。但要进入董家渡并不容易,香港的郭家三兄弟轮番游说,也没能把新鸿基送进董家渡。笑到最后的,却是泛海——泛海以几乎零出让金,拿下12万平米的毛地。

正因为此,泛海曾一度让众地产商闻风丧胆。

对卢志强来说,地产界的壮举只是开场,真正让泛海冲向百亿千亿的,是金融。

当大部分地产商还沉迷炒地皮时,泛海已经上了市,还一头扎进了金融的大海。

年,泛海集团绝对控股的“光彩事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收购深圳上市公司南油物业,并将之改名为“光彩建设”。通过“借壳上市”的方式,“泛海系”完成了资本市场首秀。“光彩建设”也正是“泛海控股”的前身。

自此之后,在卢志强的带领下,一个庞大的“泛海系”帝国拔地而起。

30多年间,卢志强已经构建起一个包含地产、能源、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境外投资的庞大帝国。这是一个拥有金融全牌照、布局至少45家上市公司的资本帝国。

“泛海系”控股的上市公司分散于A股、港股、美股、澳大利亚多个资本市场,有泛海控股、民生控股、中泛控股、以及美国大型综合金融保险集团Gnworth、澳大利亚矿产能源公司CuDECOLtd.。

▲图源野马财经

如此庞大的资本版图让卢志强的身家暴涨。早在7年,“中国资本市场控制榜”上,卢志强就以控制亿元的总市值,成为国内“市值第一人”。卢家也被业内称为“八大民营金融家族”之一,甚至有人开始拿卢志强比拟李嘉诚。

但,一旦船大了,就很考验舵手的功力,甚至是运气。

3

高杠杆扩张,依赖资本运作

看似庞大的帝国,并不是坚不可摧。

帝国版图迅速扩张的B面,是高企的杠杆和负债。

年起,卢志强提出“去地产化”,大举进*金融赛道。自此之后,包括母公司中国泛海、上市公司泛海控股在内的泛海系,-年短短三年内就耗资逾亿,几乎是扫荡式入主民生信托、民生证券、亚太财险等国内外金融公司以及增持民生银行股权等,通过收购一系列金融牌照,泛海系快速成为拥有全牌照的超大型民营金控集团。

与此同时,和海航系一样,泛海系开始在海外大举收购和投资。他们买地产,买下超10亿美元的项目眼都不眨;他们买大型金融企业,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Gnworth金融集团、华富国际等,都被他们买下。仅IDG一家,收购价格就达到12亿美元。

根据大摩地产的梳理,大幅向外扩张的同时,泛海系举债融资近千亿。巨额负债导致仅泛海控股每年的利息就有20亿。

与此同时,泛海控股虽然去地产化、停止了地产增量扩张,但其“承包式”开发的武汉中央商务区,号称要投资千亿,资金包袱极重。随着整个泛海系资金吃紧,无论是武汉中央商务区、还是其北京和上海项目,都是进展缓慢。以至于到后来,只能断臂求生,将这些项目大甩卖。

造血功能不足,又要大举扩张,钱从哪来?

这个问题,野马财经曾做过梳理,“泛海系”的融资来源主要有“四大利器”:

1、定增配股与发行债券。

2、循环股权质押与关联贷款。

3、信托通道。

4、股票投资。

靠着这四大方法,泛海系撬起了一个千亿资产帝国。

但,也正是对资本运作的高度依赖,让泛海系走入了如今的尴尬境地。正如野马财经所说——

这类企业有个致命的缺陷,一旦有一天,金融机构不再对其授信、展期,就如同人体失去血液,*队失去粮草般脆弱。

4

尾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许多信息都显示,卢志强对《水浒传》推崇备至。他曾说:

“(水浒)里面的员大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身怀技艺,各凭本事,讲情、讲义、讲理、讲法,又有很好的分配制度。”

这样的理念也被他用在了商道上。卢志强是中国神秘商会“泰山会”的成员之一,这个以联想柳传志为首的组织汇聚了十几位中国最顶级的明星企业家,成员包括马云、李彦宏、史玉柱等。

年,“泰山会”16名会员,到台湾庆祝商会成立二十周年。有台湾媒体深挖后,发现泰山会会员掌握的财富超过2万亿人民币。而当时台湾GDP也不过三万亿。

无论是房地产开发,还是构建金融版图,在每一个重要布局中,卢志强都离不开这些朋友的强大助力。

不知这一次,会有例外吗?

广佛银行融资*策大全今日一选

经济学博士好文推荐:一个被外资“坑惨”的美女富豪

迷人的X博士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亿泛海系金融大鳄来到了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