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野马和雪佛兰科迈罗是中国市场上较受年轻人欢迎的美式肌肉跑车之一,而两者之中福特野马又是最先完成换代,并在中国市场正式销售的美式肌肉车代表。虽然野马在中国市场提供价位更便宜的2.3T发动机车型,但是低价位还是给这台2.3T野马贴上了野驴的称号,因为在车迷心中,只有搭载了V8大马力发动机的野马才是真正的野马。而车叔今天要说的是,比V8野马更暴躁的5.0升V8二级性能包“加强版”野马!激不激动?刺不刺激?可能看到这里有些老铁可能会蒙圈,还不知道性能包还有第二等级了吧?来,下面车叔就带大家伙一起涨涨知识!
为什么说是第二等级性能包?因为它还有第一等级性能包呀!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曾经第六代野马刚进入到国内的时候,当时在国内能看到的有2.3T美规野马和2.3T中规性能版野马,其中2.3T美规野马的价格只要30万元出头,而中规2.3T性能版野马则要高出接近于10万元的价格,而这10万元的差价就在于轮圈、内饰、中控、方向盘、座椅、配置和一些列的外部装饰件等等,这是属于第一等级性能包,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台野马它是装备了第二等级性能包。
首先声明一点,今天我们所说的二级性能包只是搭载在改款之后V8野马车型上的,至于今后2.3T车型是否会有二级性能包还需要我们拭目以待。
对于第二级性能包,大家首先看到的就是外观上的不同,没错!改款之后的野马在外观上虽然只是小修小改,但是这辆装备了二级性能包的V8大野马看上去就明显就凶猛了很多,整体也更符合跑车的气质。
这辆第二级性能包V8大野马的前包围是福特性能部门经过重新设计的,最明显的就是前唇上增加了双层前铲的设计。其次就是前机盖上有更大的散热器塞孔设计,作用就是增加这辆大野马在高速奔跑时的下压力,据说在时速80km/h的时候,二级性能包相比一级性能包在下压力上提升了3.3公斤。
在侧面造型上,第二级性能包大野马和现款普通2.3T野马没有多大的区别,唯一醒目的就是在前翼子板上粘贴有大大的5.0升发动机排量标识。不过说实话,车叔觉得这个标识确实太普通了,最多就是字体大了一些,并不能充分体现出这台车的性能狂暴,设计师应该好好设计个专属LOGO标识会更好!
因为只是增加性能包的原因,因此在轮圈上肯定会有大的变化。二级性能包野马所装备的轮圈也是福特性能部门经过重新设计打造的轻量化轮圈,尺寸是/30R19的米其林轮圈,相比现款V8野马mm的轮圈宽了整整30mm,刹车系统也经过提升并采用了更大尺寸的刹车盘和Brembo六活塞卡钳等等。
第二级性能包版福特大野马尾部的变化也是较为明显,而且效果也不显得小。最显著的差异来自于左右双边共四出的排气管设计,明显暗示着“我可不是好惹的”!但车叔还是想吐槽一下,都第二级性能包了,咱能不能把排气管弄得更醒目或者夸张点啊?光秃秃矗立着四个管筒显得很呆板,而且毫无设计感,这方面真的跟国内众泰“皮尺部”好好学习一些,营造氛围和攻击性,老美设计师你真得懂吗?
当然,吐槽归吐槽,话又说回来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改款之后的5.0LV8野马?那一款V8野马采用的还是光秃秃的屁股设计,而二级性能包大野马悄然增加了小尾翼的设计,同样的,尾灯也由之前的直立竖状样式变成了类似于中括号的设计,视觉效果非常突出。
说完外观,我们进入车内再看看。前排中控台基本没什么说的,和大家所看到的V8野马大致上都一样,包括液晶仪表盘、大尺寸中控显示屏幕、SYNC3系统、座椅加热和座椅通风等等,而需要大家注意的就是二级性能包野马的变速箱了,因为目前从海外获得的消息是二级性能包野马只提供6档手动变速箱。
值得一提的是,二级性能包野马内饰有一个非常大的亮点,就是主副驾驶都采用了Recaro的座椅,在海外有真皮和布料两种选择,而图片展示的则是Recaro真皮座椅,这款座椅的优点在于提供更强的包裹性能、更好的支撑性,以及更轻的质量。
最后就是这款车的动力了,发动机还是5.0LV8的自然吸气形式,最大输出马力和牛米的扭矩,但是不同的是后桥采用了3.73比率的托森后差速锁,其余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我想钟情于美食大功率自吸发动机的粉丝们会稍有失落,因为发动机方面跟普通5.0LV8没有太显著的差异和区别,看来以后是不是还要出第三级性能包呢?没准再弄个5.0LV8双涡轮增压或者机械增压,扭矩飙至牛米以上,那才更过瘾!当然只有单一的手动挡还不够,福特旗下的10速自动变速箱是不是也该上场秀一下?不过车叔真不确定是否能抗住超过牛米扭矩的输出。
车叔总结
福特野马是美国肌肉跑车的代表之作,当福特官方正式将第六代野马引入到国内的时候,野马这款车还是掀起了一股购买美式跑车的潮流。目前野马在国内卖得最火的还是那台2.3T涡轮增压的野马,毕竟价格摆在那里,金字塔结构放到任何车型里也都是这样的,但是在二级性能包的大野马发布了之后,它最重要的意义就是给国内的野马车主提供了很大的改装参考。
活动公告:
各位老司机请留步,下面的福利不该错过!
从即日起至年10月31日,在汽车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