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人们批评马云和蚂蚁金服,基于技术层面的并不多。代表官方的学者*奇帆的批评是有代表性的,主要说是蚂蚁钻了*策的空子,以自身非常少量的30亿资金,反复不断地撬动杠杆,最后竟然撬动到了多亿。如同马云自己所说:“你向银行借10万块钱,你怕银行;借万,你和银行都有点慌;借10个亿,银行怕你。”一只小小的蚂蚁就这么成为了银行眼中的“巨人”,而且这“巨人”还是银行自己供养起来的。现在“巨人”却要反客为主了!
当然这是马云和蚂蚁集团与银行之间的博弈,作为局外人,我们也看不懂“神仙打架”之间的套路。于是众多批评马云的声音又转向另外一个层面:蚂蚁的主打产品“借呗”“花呗”诱导众多的青年人提前消费,透支了自己的未来,导致青年人的发展前途被绑定,甚至毁了未来!
这就有点意思了。从道德层面上对马云和蚂蚁集团发起攻击,相信连马云自己也哭笑不得:我不过是创新推出一款金融产品而已,这和毁掉一代青年人的前途和未来有什么关系?而且当初支付宝不也是这么应运而生的吗?市场有需求,商机就摆在那里,有钱不赚白不赚,这有错吗?为什么原来那么做就是对的,而现在这么做就是错的了?
是的,公允地说一句:马云和蚂蚁集团这一次的确错了,而且错得“离谱”!
所以犯这样的错误,是因为“变化”被忽略了,而这个“变化”还是根本意义上的。
一是时代之变化。为什么说时代已经变化了?就是这个世界已经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这个大变局中的一个主要的应对措施,就是以不变应万变,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单纯就经济而言,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请注意在“市场经济”前面加“社会主义”四个字,这是我们与西方“市场经济”的根本不同,因为我们的终极指向是追求“共同富裕”,而西方的“市场经济”是追求个体成功,一少部分人致富。我们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后“共同富裕”。
就当前而言,我们已经实现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是“先富带后富”。如何让“先富带后富”,就是要强调“先富者”的道德思想水平,要“先富者”自觉意识到肩头上承担的社会责任,将推动社会进步、为着人们的美好生活愿望的目标实现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第一目标,而不是一味只盯着自己手上的资本“老母鸡”如何多下“金蛋”。
明白了这第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再来看看蚂蚁集团的股东架构组成,以及上市之前的第一批认购名单,就会知道这次上市的最大受益人是谁了。仍然是“资本”而不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就是说,马云的演讲,说到底还是在为“资本”代言,是为了整个蚂蚁群体的利益代言。
二是文化之变化。让我们想一想,当初,马云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他就是想帮助广大的小微创业者创造一个没有门槛、简单高效的平台。他是真正想帮助所有像他一样怀有梦想而无从实现的人们。阿里巴巴为什么能成功?这个初心和发愿实在是太重要了。那个原来只存在于《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的青年,一下子被马云给激活了,和现实有了连接。每个创业者都变成了阿里巴巴,勤奋、善良、正直、勇敢,为了梦想的实现一往无前,最终成功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所以,阿里巴巴的文化,不管马云自己怎么概括,是“六脉神剑”也好,时灵时不灵,是从风清扬到令狐冲再到桃谷六仙、光明顶、黑木崖、少林寺、扫地僧也罢,貌似江湖之大,汇集了三山五岳放荡不羁的江湖朋友,其实真正的主角只有一个,就是“阿里巴巴”,就是广大在网络上无名无姓的创业者,就是淘宝上一个个兢兢业业、努力打拼的店铺小老板。这些无名英雄才是真正的阿里巴巴的文化的创造和实践者。
因此,这个精神传承可以表述为马云——阿里巴巴——广大小微网络创业者。
如果认为阿里巴巴就是马云和一批江湖兄弟的,只是位于杭州的总部,那真是大错特错了。说到底,阿里巴巴是属于阿里集团和广大的在阿里平台上的创业者所共同拥有的,正如双11是由淘宝和广大的店铺主、遍布全球的淘宝用户所一起创造出来的节日,而非一家企业所能缔造这样的奇迹。是整个社会对阿里巴巴文化的认可,才成就了阿里;同样,这也再次说明了,阿里是一个社会的企业,而不是阿里的企业。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再来看从阿里到蚂蚁,之间的传承发生了什么。
作家林锋坚持写作,专注原创,共享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