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寻春春已阑,
东风吹面不成寒,
青村几曲到西山。
——纳兰容若《浣溪沙·郊游联句》
犹记得去年的北美车展,就是“西方人搭台,东方人唱戏”,今年这一趋势愈演愈烈。即使在自家的主场,美系车却还是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作品。或许只有那些粗狂的皮卡和改装套件,还能让我们回味“美利坚设计”曾经的辉煌。
全新一代雪佛兰索罗德HD
全新野马谢尔比GT
眼镜蛇LOGO被调整至格栅正中间
在当前全球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SUV领域,个人认为美系车本轮的表现实属差强人意:新款探险者的不知所措、新选手XT6的中庸路线,似乎都难以服众。如果连福特和凯迪拉克都无法给观众带来惊喜,那还能指望那家品牌能扛起美系SUV*团的大旗呢?
福特探险者
颜值与销量齐跌
面对全新一代探险者,前方的探馆记者甚至都找不出一个合适的词汇来形容它,于是只能硬挤出一个“evolutionaryratherthanrevolutionary”(进化而非革新)来掩盖这台车设计上的绵软无力。
全新福特探险者前方视频介绍
仅就比例上来说,全新探险者规规矩矩地延续了前代的身形,前悬长度甚至有所减小,这也许是新车上为数不多的值得称道的进步了。
款探险者
款探险者
如果说沿用侧面比例是一个不好不坏的选项的话,细节的“升级”则直接拉低了整台车的气质:
格栅和大灯以一种非常随意的方式拼凑在一起;变细长后的头灯本应更犀利,但在这里却显得格外迟钝无神;格栅中网像是老套廉价的预制钢筋建材;雾灯则像某宝的山寨改装件一样被“硬怼”在开口处;形似彗星轨迹的上扬腰线也与硬派的车身比例格格不入......
款探险者
款探险者
两相比较,就设计而言,我更愿意把票投给老款。
尾部的设计同样不知所云:标志性的尾灯graphic被调得臃肿不堪;同样臃肿的尾部镀铬块让人联想到十年前的汉兰达;底部的排气则是既不算豪华又难称运动。设计的任务完成了,但背后的思路令人费解。
款探险者
款探险者
探险者的遭遇是这个浮躁时代的缩影,一台原本有着强烈硬派性格的车,被融入了太多“流行元素”,造就了如今探险者的迷茫。
凯迪拉克XT6
走出半生,归来已不是少年
对凯迪拉克来说,长期以来,在中型SUVXT5和超大型全尺寸SUVEscalade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产品空档,XT6的出现正是为了将这个坑给填上。三排六座的定位,与上下游产品都能形成较大的差异化。
作为一款“准旗舰”级别的新车,XT6的设计品质依然在线,完成度显然比福特探险者高出一个水准。然而,在设计主题方面,XT6却没有继承凯迪拉克以往的大胆作风。或许可以说:这是一台足够漂亮但却缺乏勇气的凯迪拉克,一如当今备受热捧的“鲜肉”们。
凯迪拉克XT6前方视频介绍
曾经独步天下的竖向主题趋向“没落”,XT6转而追寻横向布局,再加上满天星(豪华版)的格栅设计,未免有点“泯然众人矣”的味道。
尾灯的处理由XT5的“7”字形演化为更复杂的“T”字形,并加入横贯左右的镀铬饰条,提升横向视觉延展性。
值得一提的是,XT6的尾部镀铬饰条处理手法让我们感到“似曾相识”(尤其在现代的新车上)。
事实上,如果我们忽略细节专注整体,XT6俨然已经是一副德国车的模样。
或许是眼馋ABB三强在全球的强势,一系列细节调整的背后,隐隐透露出凯迪拉克削弱独特性,向中庸靠拢的战略意图。
起亚Telluride
将设计进行到底
近年来起亚的设计几乎没有让人们失望过,这款Telluride也同样如此。即使在7座SUV这个不那么讲求创新的级别里,Telluride仍然可圈可点。
起亚Telluride设计故事
在量产车设计中,最难的或许并不是%还原概念车的造型,而是大胆地否定自己的前作并找到新的解决方案。仅仅从一对前大灯的朝向变化上,我们就能够看到起亚的设计师们对自己能做到多狠。
起亚Telluride概念车
起亚Telluride量产车
虽然概念版也不错,但我本人绝对更赞成量产车的路线。在这个同质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不一样的思路,正是这些作品的不断问世,才让汽车设计继续作为一项充满乐趣的工作而存在着。
起亚Telluride量产车
在集团内部,起亚和现代似乎有着分工上的默契,起亚更国际化,而现代则更本土化,以至于早年间韩国设计师们曾戏称起亚为“KiaAudi”。随着品牌力的增强,起亚也逐渐摆脱了欧式设计的影子,开始走出自己的风格。
Telluride姊妹车型——现代Palisade
作为根基较浅,没有大集团靠山的东方品牌,起亚、现代在设计上反而没有任何包袱,因此能肆无忌惮地闯出自己独一无二的风格。它们的“设计崛起之路”值得许多小众品牌借鉴。
英菲尼迪QXInspirationConcept
简单的快乐
五光十色的、熙熙攘攘的东京街头,一辆素面朝天的电动汽车徐徐驶过。一扰一静之间,将带给我们怎样的震撼?仅仅两张预览图,已经足够我们看懂英菲尼迪想要讲述的故事。
如果你对英菲尼迪近十年的设计语言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