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观澜
一个人或一个事儿的陡然“走红”,必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或深刻的内因。诸如某些农民工“跳楼维权”,往往会“一炮走红”,是因为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于弱势农民工讨薪难有着强烈的同情;又譬如某某官员“跳楼自杀”,总能瞬时间冲上热搜,是因为公众舆论对公权能否自律和监督的长期担忧,甚至包括对一些公权者“老不信”的思维习惯。
山东临沂“拉面哥”的走红、全网爆火,当然也不完全是偶然。大概率的原因是因为他的“长期3元一碗的低价”,以及“15年保持3元不涨价”的诚信和商业操守。
而这种“诚信”和“操守”,在当下的社会是稀缺品,于是“拉面哥”的走红便有了巨大的空间。
但严肃和严重的话题与质疑在于,众多媒体、包括几百家网红媒体,跟风炒作“拉面哥”,除了这些媒体包括自媒体赚足流量外,能否真正推进社会进步、让市场更为公平有序、商家重塑诚信意识,我认为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实质意义,甚至还有可能推向反面。
我裁剪了那家“最具权威”、影响力最大,也最具炒作嫌疑的“央视l图片”为例。央视采访“拉面哥”后,其后台媒体央广网点评时的调子是这样定的——说其“质朴”,为其真诚点赞。赞美之词溢于言表,是要将“拉面哥”当成道德楷模一样打造。
众多权威媒体、网络媒体也纷纷跟进,恨不得将“拉面哥”塑成标杆来推广。
我认为,一些媒体尤其是“那家央媒”真的好无耻,无耻到没有任何下线和底线的地步了。
我们承认,那些媒体报道的都是实情,“拉面哥”一家的辛苦也看在眼里,其15年长期不涨价、保持一碗3元的良心价也的确值得讴歌。问题是你们为什么对他长期以来的“成本价销售”,以及投入极大、极为辛苦却事实上“收入微薄”的极大不公问题,却视为不见?
这名“拉面哥”及其一家人,长达15年的时间,因为价格过底基本上不可能赚什么钱。15年了,辛辛苦苦奋斗了15个年头,“地摊子”仍然还是地摊子,穷困依然是穷困,连个像样的门脸也租不起。
而且,15年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啊,15年的每一年的天,基本上必须天天出摊,才能勉强维系一家老小的吃喝和生存。这就是你“央媒”讴歌和倡导的“正能量”吗?
社会公平何在?劳动投入如此之大,却获得这样的一个结果,为什么媒体报道者视而不见,光是“口花花”地倡导传播这样的“贫弱家庭”的奉献、诚信、质朴,却丝毫看不到多年来的贫弱依旧,以及事实上“老实人吃亏”的社会现实,这不完全是丧良心说话吗?
为何报道如此偏颇。
诚然,这位“拉面哥”一家非常有良心,他害怕涨价后一些更穷的人吃不起,所以不敢涨价!可以想想,喜欢吃3元一碗拉面的人群,都是一些和他差不多的“穷人”。
而3元拉面背后大量贫弱群体的存在,以及这些群体的生存艰辛、甚至无奈到以“3元一碗拉面”裹腹的地步,为何视而不见。
媒体,应该是社会的良心,媒体应该比普通人群更敏锐、更能洞察到底层和细微。
一家央媒,跟风炒作“拉面哥”的“诚信、质朴”,似乎是正面引导社会,却事实上起到了恶劣的引导示范的结果。
一些媒体,始终选择性报道、对于自己有利的报道,“有风险”的不报道,对长期存在的市场不公、“穷人奋力也不挣钱”的挣扎在穷困线上的现实,却选择性失明——吹嘘的是贫弱者所谓的‘善良”“老实”和“质朴”,回避的却是社会中的强势者、某些高大上的市场主体弄虚作假和大量的“丑恶”。
以今日网上一个新闻图片为例。
我们“可爱的”两桶油要将成品油涨价了,而本轮成品油价格会实现“8连涨”,大致按照最新的涨价价格,居民用车每加一箱油要多掏11.5元钱。
看网民是怎么评价的:“涨价飞快,而降价缓慢”,“国际油价一波动、一上涨,国内两桶油立马闻风而动”;而国际油价长期下跌下,他们却“我自岿然不动”,是不是事实?
我专门查阅了近两年的资料得出,年初至19年9月底,国内成品油价格经历了十九次调整,共出现了“11次上涨,6次下跌,2次搁浅”,全年汽油共上涨了元每吨;已经过去的年,国内油价共出现“8次上涨,5次下跌,6次不做调整,6次搁浅调整”。是不是“涨多跌少”?
我可还清清楚楚地记得,年3月,某媒体报道国际油价暴跌了60%,而国内油价却仅下跌了20%。这是不是“证据”,我想“捂个脸”(我怕挨揍)。
再看看,平民百姓根本不可能喝的起的贵州茅台酒。一瓶子市场价格要余元的飞天茅台,近十年来市场价格打了滚式的番了几十番,其股指如脱缰的野马一样番了上千倍,何曾有时候搞一搞对得起平民百姓,搞个“15年不涨价”的良心酒?
比比“拉面哥”,身为国企,身为垄断企业的国企,有没有“脸”比比“拉面哥”的质朴、善良,是不是更应该多些纯朴、善良,责任与担当。
一些媒体,对此类企业在市场定价上的垄断性、霸道性,涨价的毫不无人性,以及据称“年年亏损”的无耻性,是否看在眼里,感同身受。
为何不报道“两桶油’这样的国企,根本没有任何价格上的“怜悯”和“同情心”,为何不真实披露类似的国内重要市场主体,完全钻进了钱眼里的“市场营销事实”。
而却大篇幅、大精力讴歌和报道“15年不涨价的、3元一碗的,利润可怜到近乎卖苦力的拉面哥”,去大幅度“讴歌”一名15年诚信、15年不涨价,却仍然穷困潦倒的“拉面哥”,是何居心?是否正是潜在引导倡导,越是贫弱者越应守信、越该良善和安于现状呢。
某些媒体,“选择性失明”是有的,而无耻到对底层人群生活不易视而不见,甚至刻意鼓励“穷人”诚信、老实经营,越穷越应该善良,却也是真的。
尤其是令人愤怒的是,以某些媒体为代表的媒体,一旦“讴歌”和“宣扬”拉面哥的事迹后,会事实上给“拉面哥”一家造成道德绑架。知道我国封建社会,那些立了贞节牌坊的贞节烈女是怎样死的吗?
“我本无意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一伺这一带着道德标签的报道铺天盖地而来,今后,“拉面哥”的拉面将更难以涨价了,3元一碗的拉面已经是他家成本与投入所能承受的极限了。如果未来面粉等原料再行涨价,等待“拉面哥”一家的就只能是“死”。这样的选择性失明的报道,太过厉害,太过无耻,也令人不齿!
我记得西方先贤西塞罗曾言: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
我还记得国内著名诗家郭沫若先生说过: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
某些自诩为权威的媒体,该好好对照对照,摸摸自己的良心。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