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汽野马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成德法师为什么长辈不给晚辈过生日
TUhjnbcbe - 2021/4/30 15:14:00
那一天听到有一个同学说,说有一次他的伯父生日,小孩给他庆生,买蛋糕来了。结果他的爷爷轻轻讲了一句话:「我不给晚辈过生日。」这个老人家就回屋里去了。诸位同修,你看到什么?你听到什么?大家可以发言。这有可能都是身边发生的事,你们不要想,用感受一下,有体会就有体会,没有体会不要硬想。*居士:阿弥陀佛。成德法师:*居士请说。*居士:之前父亲有告诉学生,如果生日,就是小辈的尽量不要做生日,会折福报的意思,就是会把我们的福报折掉,是这样。就没有对晚辈这样好,尽量不要做生日,尤其是生日、节日当时,我们最好不要请客,请客也最好不要用那些鲜的,就是杀生的,会真的折我们的福报,是这样。是父亲告诉我们的,就尽量不要。老人家也是尽量不要,好像六十岁之类,就不要做寿这些,会折福报,是这样。成德法师:谢谢,*居士讲的你小辈不要过生日,过生日叫什么?祝寿。你这个孩子才七八岁,祝什么寿?而且你要知道,那么多人为你一个,那你得有功劳,那是藉这个机会让大家念恩德,你个七八岁的,大家为了他花那么多钱、花那么多精神。其实古人做什么事都有道理的,我们又不明白,然后又随着现在的风气走。所以面对境界要清楚,那得很多人生的道理我们得懂。像刚刚*居士提到她的父亲,说妳祝寿的时候不要杀生。祝寿是希望他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可是你杀生不是种的就是短命的因,那不是跟你所求是相违背的吗?无畏布施才得健康长寿。所以不明理的话,好心都会做坏事。所以现在不要急着要干什么,现在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智慧,到时候真的有你可以服务的、可以发挥的机缘出来了,才能真正服务社会大众。我再举个例子给大家听,大家念过《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没有?其中末段,后面有一段,无尽意菩萨把他身上的好像是璎珞拿下来供养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没有接受。后来释迦牟尼佛说:「观世音菩萨,你应该接受无尽意菩萨代表大众对你的供养。」然后观世音菩萨接受了。这整个过程,为什么前面不受,为什么后面受?我再讲一个例子,这*念祖老居士讲经的时候有讲到。在应该也是属于东南亚那一带,可能是不丹、尼泊尔那一带,有一个王子他出家了。跟着他的上师在面对大众,然后很多信众在礼拜这个王子,他已经出家了。然后*念祖老居士说,这样是不恰当的。为什么不恰当?看那看不到的东西,听那听不到的声音。其实有时候大家听到这里,你们可以转化一下变成什么?假如我是那个王子,我现在跟着老和尚出去了,然后遇到信众,他在礼拜自己,你会受吗?为什么不会受?其实这都是一种,你心静下来,哪怕你也不一定想得清楚,但是你在那个当下你就会觉得怪怪的。有一些事情,在那个当下我们就会觉得这事有点怪,但不知道怪在哪。就是它跟性德不够相应,甚至于它跟孝亲尊师不够相应,我们只是当场没有办法很准确的判断,可是是可以感觉到的。一个人很尊重他的老师,信众面前,信众拜他没有拜他的老师,他是不能接受的,他会怪怪的。就好像许浚医术不是受到大众肯定,还帮了一个宰相的太太治好病了。然后他一个好朋友就对他说:「现在外面传说,假如你跟你的老师柳义泰用扎针对决,还不知道胜负如何呢。」你看许浚怎么反应?许浚马上止住他:「不要乱说,我师父的医术已经到了我没有办法触及的境界,这些传言都是因为大众迷失在什么什么。」我们听这段话是去感受到什么?感受到许浚他对他老师的那种恭敬。所以这看电影,这每一幕那个心境有没有留在我们心上?留在我们心上,我们就可以把它用出来了。所以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观世音菩萨表的他是学生,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哪有老师在,人家拿东西供养他,他还大摇大摆的接受?有一句成语叫目中无人,目中有没有父母、有没有老师?就好像你去观察一个人成不成熟,你看他跟父母出来的时候,有没有时时以父母为重去应对进退?你看他跟老师出来的时候,有没有以老师为重?一个人成不成熟都在这些东西里面看。一个人跟领导出来,有没有以领导为重?你说这个是要求出来的吗?他已经形成一种态度了,他已经是大人,要再教这个已经比较晚了。所以刚刚跟大家说了,这个老人家轻轻讲了一句话:按照传统,我们不给晚辈过寿,然后这老人家就回房去了。这老人家有修养,这老人家是恒顺众生,你们还是要过,好,那我先回去了。你们以前看电视剧,不管是古装戏还是现代戏,你们有看过,比方说五六十岁的人在过生日,然后他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也在场,你们见过这种场面吗?这怪怪的。就好像老师在,不能接受人家礼拜,父母都还在,我还祝寿?有一句话说,父母在不言老。今天你父母在你面前,「妈,我觉得我最近老了」。你当场有没有觉得说错话了?你假如不觉得说错话,那太钝了。大家有没有经验?这句话刚出去,觉得自己说错了,那这个有觉性。最严重的就是错了不知道问题在哪,他怎么生气了?有什么好生气的?那就是完全体恤不到人心了。所以我们学佛,菩萨所在之处,让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有时候这种人情事理还得要柔软,念念为他人着想,念念能考虑人家的感受。就好像跟老人家吃饭,不能吃太快,甚至于不能在老人面前把筷子放下,你把筷子一放下,他心里说:「他们吃饱了,我会不会拖到他们的时间?」那你看他吃得不是很紧张吗?所以这种人情事理,古代他就是在大家庭里面慢慢慢慢就体会到了、学到了。所以菩萨四德,柔和质直摄生德,柔和,柔软,质直是真诚,「怡吾色,柔吾声」。所以真的要念念为他人想。成德法师开示选:

成德法师:诸苦皆从贪欲起,能放得下贪最重要

成德法师:这三个条件,是修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成德法师:修学能不能得力、提升,就在安住当下

成德法师:佛陀的教诲,理上不外心性,事上不出因果

成德法师:家庭主妇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菩萨道

成德法师: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蹉跎了自己的岁月,断了自己的慧命

成德法师:善护口业,出言要顺人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德法师为什么长辈不给晚辈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