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玩是人类的天性,这点在我们儿时便有所体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开阔了视野,玩的方式也更加五花八门。有人说,成年人面对家庭、事业等多重压力,早已丧失了“玩”的能力。其实不然,我们或许已经青春不再,但骨子里的激情却永远不会消退。我相信,只需一根导火索,激情之火便可燎原。而这次,我们找来了四个充满活力的成年人“专属玩具”,看着它们年轻而张扬的面孔,我感觉,自己已经被引燃……
奥迪全新TT终于“硬”起来了!
汽车也是有性别之分的。我的意思是,当你第一眼看到一辆车的时候,往往会把它分成“男人开的车”或者“女人开的车”。例如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众甲壳虫、MINI的车主就以女性居多。相信这个观点同样适用于上一代奥迪TT,圆润的车身线条让这台德国车充满了阴柔之美。不过,如今奥迪TT已经全面换代,全新TT一扫老款车型的轮廓,扁平化的车身以及棱角分明的设计让它充满了阳刚之气。
从全新TT的外观设计上,我们能明显看出奥迪R8的影子,例如LED大灯灯组的造型就明显汲取了R8的设计风格。而在奥迪最新的设计思路指导下,全新TT的前脸装上了更宽更扁的倒梯形中网,同时线条变得更加硬朗,战斗气息得到升华。实际上,奥迪的设计师们早已萌发了为这台车实施“变性手术”的意图,他们借助全新TT达成了自己的夙愿。不过,尽管手术成功,但奥迪TT的一些经典设计元素却被保留下来,例如哑光铝制油箱盖等细节设计。于年诞生的首代奥迪TT就采用了这个细节设计,全新TT通过实际行动向自己的前辈致敬。
内饰造型同样颠覆了传统。尽管经典的圆形空调出风口被保留下来,但整体风格却明显更加简洁,中控台上的线条更加锐利,层次感分明。首次坐在全新TT的车内时,你可能会惊呼——中控台上的MMI显示屏哪去了?!别急,奥迪只是把它和仪表盘合二为一了。于是,我在全新TT上见到了惊人的12.3英寸的全彩液晶仪表盘,娱乐、导航以及车辆的设置菜单在此处都可以找到。通过变速器挡把后方,带手写功能的MMI控制面板,我可以更加轻松地完成各种操作设置。
升级的装备里面当然少不了动力总成。表面看来,全新TT仍旧搭载了代号为EA的2.0T发动机,但其却悄然升级为第三代机型,在增加了进气歧管喷射系统并且优化了热效率以后,动力的提升是必然的。与之配合的则是一台同样经过优化了的6挡双离合变速器,具有反应快、换挡顺等特点,关键是和发动机的配合更加默契。此外,作为奥迪的当家花旦,其引以为傲的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
在全新TT上当然不可少。虽然该系统不是全系标配,但相较全新TT的两位直接对手——宝马Z4和奔驰SLK全系都是后驱车来讲,奥迪的做法已经很厚道了。值得一提的是,全新TT对这套四驱系统也做了一定的优化,不仅减重了1.5千克,还首次将其整合到车辆的驾驶模式选项当中。如此一来,全新TT的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可以实现不同的轮上扭矩分配,操控性得到了有效提升。
而给我的感觉是,尽管全新TT是一辆“逼格”很高的跑车,但它其实还是挺平易近人的,至少在D挡时油门并不是很敏感,即便我不小心将油门踏板踩得深了些,也会得到谅解。与此同时,变速器同样也不会站出来指责我,只是默默低头工作,我甚至感觉不到挡位的切换。但换成S挡后,全新TT立刻换了副嘴脸,变得斤斤计较起来,哪怕我右脚的脚趾轻微蠕动一下,都能刺激到它敏感的神经,况且我还不识相地把油门踏板踩到底了。而此时,变速器则故意推迟了换挡时间,躲在一旁幸灾乐祸,等着看我如何收场。
幸运的是,我没有手动关掉车身稳定系统,quattro全时四驱系统也没有背叛我。在我有些慌张的时候,它已经悄然调整了四个车轮的扭矩分配,因此尽管此刻全新TT变得狂躁,但我仍清楚地知道,它依旧是我驯养在家里的那匹野马。需要提出表扬的还有调校出色的悬挂系统,在我和全新TT过招的时候,它有力
地撑起了车身,并且使得车尾时刻紧随车身的行驶轨迹。能够做得如此出色,电磁悬挂系统的应用功不可没,它对抑制车身侧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全新TT的操控性。
奔驰SLK站好最后一班岗
时间过得可真快,如果不是冰冷的数字摆在那,我简直无法相信眼前的这台SLK已经整整问世四年了。和老对手奥迪TT一样,奔驰的SLK车系目前也经历了三代车型的演变,目前国内在售的款车型即第三代SLK。近日传来消息,奔驰最快将于年底前正式推出第三代SLK的中期改款车型。而根据奔驰最新
的命名法则,今后SLK将更名为“SLC”。好消息是,按此种命名规则,改名后的SLK能让我们更清楚地知道其与奔驰C级轿车之间的关联。但对于不少人而言,
“SLK”已经不仅仅一款车的名字,而成为了一种情结和信仰。
人世间最可悲的事莫过于美人迟暮、英雄末路。所幸,即便SLK知道自己不久后将被停产,但它依旧坚守在入门级豪华跑车的领域,并全力抵抗对手们的侵略。在我眼里,即便面对全新TT这种新生代车型的挑衅,SLK也丝毫不显老态。
事实上,作为一辆2门2座的软顶敞篷跑车,SLK拥有同类车型中最优雅的身段。由于位于车头部分的发动机体积和重量都较大,为了平衡配重,驾驶舱被设置在中间靠后的位置,座椅更是紧挨着后桥,这使得车头部分格外修长,而在硕大的奔驰“三叉戟”LOGO的映衬下,SLK前脸的攻击性得到了有效提升,成功塑造出一辆跑车应有的姿态。
值得尊敬的还有SLK的动力系统。与对手奥迪全新TT的2.0T发动机相比,3.5升V6发动机在输出功率上占据绝对优势。不过在涡轮增压器的帮助下,全新TT硬是把自己的峰值扭矩追平了SLK。另外,由于自吸发动机青睐高转速,所以动力占优的SLK在起步初期甚至还不如全新TT那么活跃。如果希望得到更直接的加速感受,可以切换至S挡,尽管不是那种暴力粗野的风格,但更高的转速会让油门变得敏感,提速也更酣畅。同时,自然吸气的进气方式让动力输出更加线性,高转速下也拥有更强的动力表现,这点恰好是全新TT这种小排量增压车型的软肋。
在变速器的设定上,SLK给我的感觉是它不属于那种擅斗的车型,但发动机却储备了充足的动力任我挥霍。车行高速路,不仅仅是随叫随到的推背感,排气筒内还传出了V6发动机独有的声浪。我相信,这种感觉不仅只让我上瘾,你也会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福特野马2.3T典型的“腹黑男”
这是一款全新的EcoBoost发动机,甚至可以看做是福特为野马量身打造的,除了保证充足的动力输出,这台发动机还帮助全新野马拥有了令人满意的油耗表现。进入国内的野马车型全部匹配了6挡SelectShift变速器,而且进入到国内的野马2.3T车型全都装备了EcoBoost性能包。
表面上看起来,全新野马2.3T车型的动力有所妥协,并且甚至开始讨论“节油”这个与自身形象格格不入的话题了。但对于一辆经典的美系肌肉车而言,你不会认为它真的转型了吧?没错,正常驾驶模式下,野马2.3T是表现得很乖,油门温柔、换挡平顺,我甚至都开始昏昏欲睡了,它似乎在引诱我使用更加激进的运动模式。而后来我才发现,这个“腹黑男”其实早就设好了局,在等着我往里面跳。
当我切换驾驶模式的一瞬间,车尾的排气筒突然出现了久违的回油声,彷佛是车子在告诉我,好戏开演了!遗憾的是,此时我并未听出这声响里还“话里有话”,依旧选择了较为激进的驾驶方式。很快我就发现,与常见的2.0T发动机相比,福特野马身上的这台发动机表面看起来只是排量略有增长,但其实中高转速的动力输出更加持久。
这表明想要征服这匹“野马”,比我想象中要困难的多。再加上变速器迟迟不肯升挡,更是激发了野马的暴躁本性。我刻意加快了车速,试图把发动机提升到较高的转速区间,以迫使车辆服软。但没多久我就举手投降,因为我发现,除非行驶在不限速的高速上,否则很难能看到这台车的疲态。更何况,此刻我选择的只是运动模式,实际上野马2.3T还准备了更加激进的“运动+”以及“赛道”模式。好吧,我承认了,在与这个“腹黑男”的较量中,自己败得一塌涂地……
宝马i敞篷版敞篷并非最大乐趣
宝马想为自己的粉丝们打造一辆具有高逼格的入门级轿跑车,于是,他们推出了2系敞篷版。i敞篷版采用了2.0T+8AT的动力组合,这是目前宝马旗下车型里使用最广泛也是最仰仗的动力系统。虽然从账面数据来看,低功版2.0T发动机不太抢眼,但是在第三代Valvetronic电子气门升程系统、Double-VANOS双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双涡管涡轮增压器、缸内直喷技术的帮助,以及8AT变速器的配合下,i敞篷版并不需要什么热身时间。打着火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经High起来了。
为了使这台后驱车在起步的时候尽可能地安分,宝马特意为它装上了mm的后轮。因此,即便我弹射起步,后轮也能牢牢“咬住”地面,一方面稳住了车身姿态,另一方面也创造了不错的加速成绩。但受限于发动机的排量,在中段加速时,i敞篷版的提速感明显要弱了一些。如果你对动力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还是静下心来等待Mi敞篷版的到来吧!
短前后悬、修长的发动机舱以及后置驾驶舱都是标准的后驱轿跑的比例,相比这一级别的前驱敞篷车,i敞篷版自然拥有了更高的气场。同时,M套件的应
用又增加了更多的战斗气息。值得称赞的还有敞篷开关系统的设置——持续按下折叠敞篷按钮,开启或关闭车顶只需要区区20秒。尽管这不是同类车型中速度最快的,但只要车速没超过50km/h,都能操控车顶的开关。这相比那些需要停车才能完成同样操作的车型,宝马的做法简直就是一种仁慈,试想一下——夏天,你驾着一辆敞篷车正在招摇过市,天空突降暴雨,而你又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停车。我相信,即便我不说,你也能猜出此刻自己在路人甲乙丙丁心中的形象到底是什么吧?
汽车风尚原创文章,转载注明出处文=王培图=夏天星
商务合作邮箱:autozeitung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