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汽野马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算命的说不出三天,就有ldquo喜事
TUhjnbcbe - 2021/5/15 19:21:00

李白的《下江陵》虽然只有四行,但其中包含着李白复杂的生命体验和艺术创造的种种奥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明明是他的心里感觉到轻松,为什么不说“轻心已过万重山”,而说“轻舟已过万重山”?有人说,李白这首诗的诗眼是一个“轻”字,似乎还不太恰切,因为忽略了“轻舟”与“轻心”之间微妙的差异。

一字之异,诗人的感觉和俗人的感觉划出了分水岭。这里,起作用的不仅仅是他的心情,还有他那永不衰退的艺术想象。

轻心,是一种感情,这种感情直接传达是吃力不讨好的;一旦把它转化为感觉,在船上的诗人的感觉,由心轻变成舟轻,读者就不难被感染了。艺术就是这样奇妙,明明是心轻,却不能说。三峡潮水奔流,舟越是轻,就越是不安全,但是在诗歌里,偏偏要说轻舟才有安全感。

李白的诗歌艺术之所以达到他人难以到达的境界,当然得力于他的艺术想象力。但是,作为诗人,哪个不是长于想象的呢?李白的想象,无疑是杰出的。他的名句,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等等,都是想落天外,笔参造化。这个特点,用西方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话来说,就是“诗使它能触及的一切变形”(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理论家赫斯列特也持类似的观念)。这种想象变形的理论,和司空图的“遗形得似”相通,但是,用来解释“轻舟已过万重山”,还是有些困难。因为这里的“轻舟”,似乎没有什么变形的痕迹。而且“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变的也不仅仅是“形”,其功能、其质地都变化了。

(编选自孙绍振著《审美阅读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

更多精彩内容

每周一问:古装剧中常说的“五服”,是哪五服?

每周一问丨中国古代以哪个月当第一个月?

每周一问丨“桑梓”为什么成为故乡的代名词?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算命的说不出三天,就有ldquo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