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50天的梅雨期已经过去,浙江:
?连续遭遇九轮强降雨过程;
?新安江水库水位创历史最高水位,建库以来第一次开9孔泄洪;
?省防指首次启动钱塘江流域防汛Ⅰ级应急响应。
截至7月18日,杭州、绍兴、衢州、丽水等4个市17个县(市、区)受灾较重,据初步统计,共有41.01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5万公顷,倒损房屋余间,直接经济损失38.4亿元。全省因灾死亡3人。
7月20日上午,省*府新闻办举行浙江省年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出梅后浙江将进入台风多发期。下一步浙江将继续以“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为目标,全力迎战台汛。
做好出梅后的防汛救灾工作
督促各地对风险隐患再排查、再整改,特别是加快推进梅雨期以来水毁设施的修复。
细化防台风预案,强化演练,突出针对性、操作性;进一步建强消防救援“国家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备足物资装备;加快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同时,大力提升群防群治能力。
当前浙江在应急救援力量的建设和防汛救灾物资方面的现状如何?
全省现有各类救援力量多人,同时浙江还大力推进航空救援体系建设,按照东、南、西、北、中布局全省航空应急救援力量,统筹8架直升飞机进行常态化防汛备勤,将实现全省区域范围内覆盖半径公里的“45分钟响应圈”。
浙江搭建了物资管理的综合平台,目前全省余万件物资接入该平台。同时,在灾害多发易发的地区基层要配置三大件:卫星电话、应急发电机、排水泵,目前配置比例完成大概85%以上,剩余的将在今年台汛之前全部配置到位。
今年入汛以来,在钱塘江流域的防御当中,省应急管理厅协调沿线所在地进入临战状态,提前预支救援力量,采取调拨省级的储备物资和启用应急紧急采购方式,调拨34万余件的物资支援建德、桐庐、富阳等地的防汛工作。
此次新安江水库泄洪为什么“非泄不可”?为什么是逐渐增加而不是直接开到9孔?
浙江5月29日入梅,到7月14日,全省累计降雨量达毫米,是常年梅雨量的2.1倍。新安江流域处在梅雨带强降水云团影响核心区,新安江水库坝址以上流域累计面雨量达毫米,是常年梅雨量的3.2倍。根据事先调度方案,省水利厅决定7月7号开3孔泄洪。
7月7日凌晨2时到7月7日13时,新安江库区突降暴雨,大大超出预报降雨量,7日12时,出现入库最大洪峰立方米每秒,7月8日9时达到最高库水位.39米,气象预报后续还有强降雨。所以水库水位的快速上涨和后续的较大降雨预报,是从3孔一直到9孔梯次加大下泄流量的主要原因。
不直接开到9孔是因为下泄流量越大,下游影响范围就越广,需要转移的人员就越多。考虑到新安江水库9年来没有泄洪,第一次开闸泄洪流量不宜太大,从3孔开始,再根据实际降雨情况的变化和后期降雨预报的变化进行调整。同时,从第一张调度令发布到水库开3孔泄洪,中间间隔14多个小时,为下游人员财产安全转移留出充足时间。
浙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逐渐转为动态的风险管控。对于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的地区,省自然资源厅做了哪些举措来补足基层力量?
浙江自然资源系统以地质灾害高风险地区、农村山区人口集聚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为服务重点,根据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结果,有针对性地部署地质灾害技术防范力量。
“驻县进乡”地质技术队员进乡村后,平时以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为主、急时以风险隐患巡查监测为主、灾时以应急调查评估为主。同时,指导当地干部和一线的群测群防员熟练掌握“地灾智防App”,提高地质灾害预报预警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年以来,全体进驻基层的地质队员已应急响应人次,巡排查达到人次,应急处置次险情,转移群众人,地质队员到乡村之后科普宣传受众群众达到名,发送各种地质灾害宣传资料份。
今年为什么台风生成偏少偏晚?对后期影响浙江的台风趋势怎么预测?
目前全省城市内涝总体情况如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虽然今年汛期较往年长、降雨量较常年偏多,但全省城市内涝情况总体平稳。
近五年多来,全省综合整治城市河道条、新开城市河道75条,建设雨水管网公里、提标改造雨水管网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公里,改造易淹易涝片区(积水点)处。
下一步台汛期间,重点是城乡危旧房和施工工地的风险防范。到目前为止,浙江已全部采取腾空防范措施,对还没有实施拆除的,将继续督促当地加强巡查处置。暂时有人居住的危房,督促属地加快修复,确保在台汛来临之前能够加固修复;同时制定预案,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做到第一时间撤离;对2万多个在建工地重点加强“三临一高”(临山、临水、临时、高空塔吊)的防范。
编辑:缪歌妮
责编:沈 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