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纵横于乡村夜店,或纵横于江河湖海。
开过几次野马,也认识很多野马车主,可我依然看不明白这辆车。
每次和朋友说起野马车主,都有他们以及我的一点偏见,这偏见来自于四缸发动机,来自于脸红脖子粗的美国乡村人民,来自于中国县城酒吧门口的低音炮,来自于我们也说不清的一些事情。
可是野马车主到底怎么了呢?
有一个简单的现象,说起四缸野马车主,人们的鼻子都是皱的,要是听到那个姑娘从酒吧找到了个四缸野马的男人,她的男性友人也一定是泛着诡异的笑容。对于大部分人的偏见来说,四缸野马和野马,不是一个东西。而那些买了5.0野马的人更加不容易,他们满脸就写着两个字:好骗。
这大概就是中国野马车主的现状,虽然这情况在美国也没有好多少。作为一辆能拉货,跑的不算太慢,并且价格不贵的跑车(这是通识上人们对野马的认知),野马被人所不屑的第一个问题是它太实用了,并且还实用的很接地气。
我也一点不喜欢实用的车,是因为生活往往都太实用了,我总想找一点不实用的东西告诉自己生活的另一面。野马绝对不是这样的车,我在它身上得不到一点点不实际的想法。
第二个问题则是,它的价格也导致了它成为酷派的替代品。至少对于理发店的总监Kevin来讲,野马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像法拉利,尤其是他的那辆红色的野马停在人民一路最火酒吧的门口的时候,路过的女孩子会趴在也马上拍照,就像他小时候第一次见到夏利那样。Kevin觉得自己的野马比现代酷派要好很多,至少是一辆肌肉车,有故事可以讲。
千百个Kevin一起,把野马带向了一个新的境界,甚至我们在几年前野马准备引进中国的时候就说,这辆车将会抢占众多的乡村改装店和洗头房的工位,因为他们需要这样一辆车。这样一辆看着挺贵,但实际不会超过奥迪A6价格的车。
还有,是部分人群对美式文化的审美的偏见。精巧的优雅的设计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就连我也几乎是性冷淡设计爱好者,所以对于四缸野马,越热情就让我越觉得拿不上台面,外观还好,但是内饰严重的美国皮卡风格,着实让它和精致不占关联。
刘老板原来开的一辆白色的野马,隔着两条街就能听到刹车碟的声音,刺啦刺啦;我开过一台试驾车,方向盘一直向右偏,上了高速我只能强迫自己不看方向盘;我的一个学长开着黑色的野马,通俗来说工作内容就是为野马挑配置。他们都不像是我印象中的野马车主,但是他们说起野马的时候,和Kevin的说辞也别无二致,无非是肌肉车,无非是美式文化。
我们曾在野马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做过一个对比测试,有S3,有CooperS,有野马,当时我毫不犹豫的把票投给了野马,虽然我完全不会买它,但是我确信这是一辆能够帮助很多年轻人完成跑车梦的一辆车。于是那些年轻人就买了野马,有时候在车上打开快手,讲两个不好笑的笑话,划开探探,看看周边的姑娘,发上一张照片,隐约带上野马的方向盘Logo,还怕别人看不懂,拍一张与车的合影。恍惚间腰间的H腰带更亮了。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有一次还参加过野马车主俱乐部的年会,James弹着吉他唱着歌,文艺到我一个男生都被撩到。我那是就在想,这样的他们和那样的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关联。
今年夏天,我在浙江某个城市闲逛,看着有个染着一点绿色的头发的年轻人看着野马,从酒吧门口走远,夏天的风吹过来,天气舒服的很,他带着副驾驶的姑娘,开着窗,抽着烟,长得干干净净。我想起此刻在不同的城市里开着不同的类型和颜色的野马的人,他们到底谁才是中国的车主呢?
真是一辆有意思的车,从村头到外滩门口,都有他们的影子,它的印象在我脑中分裂又隔阂,就像是同样是野马的车主,我身边认识的,和我见识过的,相差的也太多。
四缸野马车主怎么了?我甚至也说不清了,毕竟我们身在的地方,叫中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