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汽野马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拉卡拉为何选择惊险一跃
TUhjnbcbe - 2021/6/8 16:22:00
上市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它是投资者退出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二级市场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随着ApplePay携手银联强势入局,在更加惨烈的支付市场角逐,势必需要更强大的资金后盾作为支撑。

“非借壳”上市能否成功,无疑对拉卡拉的未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非借壳”上市能否绕开监管红线?

“规避规则太过明显,证监会肯定会就借壳进行审查。交易还是存在一定风险。”这是国内某券商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针对拉卡拉与西藏旅游重组事件作出的表述。

2月16日,上市公司西藏旅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孙陶然等46名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拉卡拉%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与此同时,拟向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等10名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55亿元。

本次交易完成后,孙陶然、孙浩然、蓝色光标合计持有上市公司28.14%的股份,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有趣的是,对于拉卡拉与西藏旅游的此次动作,中国广播网、《京华时报》等多家媒体都采用了一个特殊的词组——“非借壳上市”。

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自控制权发生变更之日起,上市公司向收购人及其关联人购买的资产总额,占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的前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会计报告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达到%以上的”,方能构成借壳上市。

观察西藏旅游与拉卡拉的此次交易细节,上市公司向孙陶然及其关联人购买的资产总额合计17.38亿元左右,而西藏旅游年末资产总额18.53亿左右,比例为93.79%,未达到%,因此不构成借壳上市。

众所周知,涉及到借壳,证监会就会进行审查,有审查,也就有可能“不通过”。对此,京华时报援引分析人士话语指出,孙陶然此举是为了“应对硬性规则,避免触及监管红线”。

然而,正如前文券商人士所述,距离借壳红线仅仅不足7个百分点的差距,“规避规则的意图太过明显,证监会肯定会就借壳进行审查。”

当然,据中国广播网报道,也有业内人士表态:企业都在想方设法上市,如此操作尚在规则范围之内。

拉卡拉冒险“渡劫”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其实,拉卡拉上市的意愿由来已久。

早在年3月,孙陶然就曾表示,“我们两年前曾有去海外上市的念头,但毕竟拉卡拉业务都在中国,根在中国,发展也是在中国,因此拉卡拉未来肯定是在中国上市,拉卡拉未来一定走向A股市场。”

年底,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孙陶然更是直言:“上市是企业的成人礼,拉卡拉现在已经成年了。”

只不过,依照A股IPO的管理办法,发行人应当符合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万元。而拉卡拉年亏损约1.9亿元,只能另寻他途,譬如此次的“非借壳”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孙陶然在接受上述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注册制是利好消息”,而这则“好消息”已然箭在弦上,蓄势待发。既然如此,为何拉卡拉宁可冒着“规避监管”的质疑曲线上市,也不愿再等了呢?

或许,这与支付行业迅速变化的格局不无关系。

成立于年的拉卡拉集团,无疑称得上我国支付行业的先行者之一,截至去年,其累计个人用户达到1亿,企业用户将近万。

然而,如果从市场份额观察,拉卡拉近年的发展之路并不顺利。

易观智库数据显示,年。支付宝、拉卡拉、财付通(

1
查看完整版本: 拉卡拉为何选择惊险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