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汽野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普氏野马蒋光成卡拉麦里生命的天堂诵
TUhjnbcbe - 2021/6/10 20:09:00
北京专科皮肤科医院 https://m-mip.39.net/pf/mipso_6084110.html
          卡拉麦里生命的天堂

作者:蒋光成诵读:汪毅(图片选自网络)

很早以前,在我的心里,卡拉麦里是一个遥不可及且神奇的地方。那里,蓝天、白云、远山、戈壁和草原融为一体,令人心驰神往。多少年来,一直牵动着我灵*的渴望。

那是一个镶嵌在浩瀚大漠和茫茫戈壁之上的有蹄类自然保护区,地处东西走向的卡拉麦里山一带,地貌复杂,植被丰富,水源充足,人迹罕至,其范围北起乌伦古河、南至卡拉麦里南缘,西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缘,东至二台——奇台——木垒公路以西。地跨奇台、吉木莎尔、阜康、青河、富蕴、福海六县,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保护区内有蒙新野驴、普氏野马、盘羊、鹅喉羚等珍稀动物。

今天,当我一脚踏入卡拉麦里,便在色彩斑斓的丘陵和黑色的卡拉麦里低山之间,看到了成群结队在千里戈壁上自由奔跑的野驴、鹅喉羚,以及漫山遍野的荒漠植被和众多的史前动植物化石。由此,这些真实的存在,给科学考察和旅游探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佐证。

特殊的生存环境,野生动物独特的生活方式,人类的很少涉足,使得这里始终保持着原始的生态、自由奔放的空间……神秘、辽阔、高远、博大,使卡拉麦里最终成了最适宜野生动物繁衍生息的“天堂”。如今,这里保护的主要对象——蒙新野驴已发展到余头,鹅喉羚已有1万余只。此外,野骆驼、普氏野马、盘羊、兔狲等各种“有蹄”的珍稀野生动物,以及红隼、金雕、大鸨、沙鸡等鸟类和沙蜥等爬行动物,也在这片土地上找到了自己栖息的乐园。

普氏野马的学名叫“普尔热瓦尔斯基马”,原产新疆,因俄罗斯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于年捕猎到欧洲后遂以其名命名。19世纪中后期,由于人类的捕杀和对其栖息地的破坏,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野马的分布区急剧缩小,数量锐减,在自然界濒临灭绝。继蒙古国宣布野马灭绝后,我国境内对野马的最后一次观察记录,是在二十世纪60年代。到二十世纪70年代,野马在新疆销声匿迹。到年,分布于美、英、荷兰等个国家和地区的存活野马也仅有多匹,而且全部属于圈养和栏养。年8月14日,中国林业部和新疆组成专门机构,负责“野马还乡”工作,并在卡拉麦里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野马饲养繁殖中心。随着18匹野马先后从英、美、德等国的运回,野马故乡结束了无野马的历史。到年,保护区内野马已有多匹。我国作为野马的故乡,一跃而成为世界上野马数量最多的国家。

1年8月28日,新疆首次选定在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一块0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野马活动区,将人工饲养的27匹野马放归自然。

普氏野马长着统一的浅棕褐色,头大颈短,鬃毛短而硬,无下垂,性情凶悍,驰骋如飞,勇敢善斗。据说,一两只饿狼绝不是它的对手。

还没有完全进入冬天,卡拉麦里就已经大雪盈门,飞雪淹没了公路上的车轮和整个冬季。即使在寒风呼啸的日子里,这里的太阳也依旧高照,盛气凌人地将光芒写在了凛冽和苍茫之间。天空上,几只苍鹰在高傲地飞翔,引无数生灵在仰头观望,一望无垠的雪白,在这一刻,成为永恒。

据估算,在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鹅喉羚的平均分布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至1.5头,蒙古野驴的密度则在每平方公里0.5至0.8头之间。由于山体平缓,视野开阔,坐在车里,就可以欣赏到鹅喉羚漫步草间、蒙新野驴在山脊上列队行进的影子……

卡拉麦里山的东部是戈壁,西部属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有人说,卡拉麦里,是一座横亘于盆地荒漠中的山。来到这里才知道,与其说是山,不如说是一片隆起于盆地沙漠、戈壁上的丘陵更为合适。但这种地貌,在世界沙漠中却绝无仅有。

这里是鹅喉羚的主要分布区,这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雄羚在发情期喉部肥大,状如鹅喉,故得名“鹅喉羚”。鹅喉羚属典型的荒漠、半荒漠区域生存的动物,在中国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古西部和甘肃等地,体形似*羊,稍微显著一点的区别就是它的尾巴比*羊长,所以又被称为“长尾*羊”。它们平时常结成4-6头一起小群生活,秋季汇集成百余只开始大群迁移,有时还与野驴混群活动。

与此同时,卡拉麦里还是*羊的家园。*羊其实不是羊,而是羚的一种,又叫蒙古原羚。人们熟知的藏羚羊,学名是藏原羚,与鹅喉羚、大角斑羚等都属于羚羊的亚种。有专家指出,羚羊类的动物总共有86种,分属于11个族、32个属。其中,藏羚羊为我国特有动物,仅存于中国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地区,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地区的偶蹄类动物。

驱车进入保护区的核心区之后,没走多远,已经无路可行,只有两条自由飘逸的车辙伸向远方的天边。站在山峦中宽阔平坦的谷地上翘首远望,周遭一片沉寂,偶有一股纤弱的旋风突然拔地而起,在山坡上快速游移,继而又消失得无影无踪。这里没有一个人,更看不到任何动物的影子,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种野生动物随时出现、成群奔跑的景象。

卡拉麦里,以其自然之灵秀陶醉在自己的原野里。间或的色彩,不像是戈壁,更像是一片静静的海。挂在天空的太阳,明晃晃地俯视着大地,当我一次次地抬眼望去,它的神态里,立刻有了一种想要表达的欲望。像是遇见了一个久别的人,让自己的光亮一点点、一点点地铺洒下来,和着这光辉,和我约会。可是,我却担心,那始终流着精血的光芒,会不会把我烤成木乃伊?

可以说,卡拉麦里的沙漠戈壁,是有生命的,这里的蛮荒肯定伴随着这种力量。貌似干旱无雨的无人区,除了生长着大量的白刺、梭梭等灌木之外,同时还到处可见大*、沙漠玫瑰等极具药用价值的植物。在稀疏的草原和草甸上,稍不留心,就会于干旱的沙漠中,见到一个个小小的湖泊形成的海子。走在沙漠戈壁间,亦常常能发现形态各异的风凌石、玛瑙以及各种化石、戈壁玉散落于沙滩之上,密密挨挨,晶莹剔透。

在这里,生命中的关怀始终犹如一盏灯,一直亮着。

年7月11日于乌鲁木齐雪城书庐

刊于《问候》杂志年第三期

                  

作者简介

蒋光成,笔名雪城,新疆伊犁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新疆楹联家协会副主席,乌鲁木齐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新疆农业大学客座教授。著有散文集《北国雪》《往事的台阶》《那些年那些事》《风起草原》,诗集《岁月篱笆》,长篇小说《寂寞风铃》《天路》《锁链》《故乡,已是远方》《界碑》等作品多部。曾获中国首届产业文学特等奖和第二届中国青年文学奖。其中,长篇小说《天路》入围中国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现居乌鲁木齐。

朗诵者简介

汪毅,大学学历,教授级高工,曾任某央企直属部门书记。喜欢文学、声乐、朗读。现为中山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国乐合唱艺术团团员。

往期回顾:

蒋光成

仰望黑山头

蒋光成

特克斯风水八卦城

蒋光成

明月出天山

蒋光成

草原石人来自天籁的传奇(附相声:外地人夸新疆)

蒋光成

赛里木湖梦开始的地方

艾贝保·热合曼

赛里木湖,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朗诵:王丽楠

蔺玉武

我的*马情结

新元

老秤

家多宝

冬日世园情

诵读:王灵霞

甘露

相思鸟

诵读:王灵霞

李艳波

《秋叶或秋花》诗歌外二首

陆浚滇

诗三首《伊犁河谷的山水》

恩清

读《乡愁》一一纪念余光中

朗诵:沈虹

程庆拾

老钢爹逸事

晓光

水墨幻想

投稿须知

长按

1
查看完整版本: 普氏野马蒋光成卡拉麦里生命的天堂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