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屠杀大众、福特等传统车企
特斯拉ModelY标准续航版的出来,屠杀的是大众、福特等传统车企,特别是大众的ID系列SUV,以及福特的电动野马。误伤的可能是吉利的极氪,因为传闻很多人在转单。此前,极氪的做法让很多潜在车主不满,这倒是自己作死。这个时候,需要大智慧的应对了。回到为什么说特斯拉屠杀的是大众、福特等传统车企,在年4月的上海车展期间,车智君仔细看了两个车企的产品。一个是大众的,一个是福特的。作为传统车企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砸钱最多的大众、产品规划也最为激进的大众,在上海车展展示的ID系列电动车,在北美销量一时盖过特斯拉的福特MustangMach-E(电动野马),从车辆的设计,到操控细节,满满的燃油车味道。从车智君的角度来看,ID系列和电动野马的设计,还是燃油车的思路,但是,中国的智能电动汽车消费者,已经被特斯拉为首的新势力洗脑了。因为,中国所有新势力都是特斯拉的学生,抄的都是特斯拉的作业。这是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在造车思维上的不同。从定价来看,大众ID系列的SUV、电动野马,价格区间完全落在了和ModelY同一个竞争价格区间上,ModelY售价是27.6-37.79万元,电动野马售价是26.5-37.99万元,大众ID6两款车型售价是在23.98-33.48万元。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从产品力到品牌力,特斯拉ModelY对大众ID6和电动野马,都是碾压式的存在。虽然电动野马还没有开始交付,销量还不知道。但是,大众ID系列的交付,在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上,是几乎没有声音的。不知道是产能问题,还是真的卖不动了。至于BBA的核心销量车型的奔驰GLC、GLA;奥迪Q3、Q5;宝马X3、X1,目前从中国市场销量上来看,影响还没展现出来。这可能是另一个主线——消费升级。在年疫情期间,这些品牌的车型逆势上涨。现在,全行业都在盯着大众,这个砸最多钱做智能电动转型的传统车型,成功了的话,其他传统车企(不包括中国传统车企)还有可能能成功。但最中国传统车企的转型,从理念到产品,还是有可能成功的。目前,车智君对大众能成功转型是悲观的。NDA的不同,导致造出来的产品竞争力不一样。如同手机届的诺基亚。有消息在传,华为正在和某德系品牌合作,合作深度是接近华为与小康、北汽蓝谷的合作深度,也就是推出华为HI版车型。02
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涨
在年1月1日,特斯拉公布ModelY的售价33.99万元,当时,有传闻蔚来遭遇了大量退订。但,经过了半年的发展,蔚来月销量稳步提升,在刚过去的6月份,销量突破辆的历史新高,这还是在芯片导致产能不足的情况下取得的成绩。在蔚来累计销量突破10万辆的时候,马斯克还送上了祝福。对于新势力来说,抢的是燃油车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这个趋势非常的明显。在刚过去的六月份,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哪吒、广汽埃安等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都大涨。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在年6月,新能源汽车总销量是25.6万辆,渗透率达到了12.7%,从今年3月份开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连续突破10%,并且一路上扬;如果只看狭义乘用车,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了15.36%,这是为何宁德时代市值1.3万亿超招商银行,成为深交所市值第一的原因。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特斯拉ModelY推出低配低价车型,短时间内会吸引其他品牌电动汽车的购买者,长期看,还是会将燃油汽车的消费者吸引过来。共同做大电动汽车市场,根据*策规划,预期是年新能源汽车总体渗透率达到25%,这个目标极有可能会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一个增长市场。连哪吒汽车、零跑汽车的销量都在涨的时候,说明这个市场有多好了。这就是增量市场的魅力,行情好的时候,不知名的品牌也会出现销量上涨的情况,如同当年奇瑞、众泰、力帆、海马卖得还不错。但是,一旦进入存量博弈市场,就会进行极其残酷的淘汰赛。尤其是对电动汽车市场来说,还有大量的、重磅级的玩家正在跑步进场。预计,到年,竞争将会更加的激烈,淘汰赛才会正式开始。目前,小鹏高举智能化标签,确实做的很不错,销量也在上涨。蔚来高举高端品牌,主打服务,也在努力补足智能化,销量一直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的No.1,并且开票价格是超过奔驰的。这对于中国品牌向上突破,形成很好的支持。如果没有蔚来的高定价,并且取得成功,极氪、上汽R、甚至北汽极狐埃尔法HI版,敢定价到30-40万这个区间吗?当然了,这些品牌要想卖这么贵,还是要堆料。什么样的新势力能存活下来,还是坚持判断——抄特斯拉作业越好,就越能存活下来。特斯拉构建自己的自动驾驶芯片+算法、电子电器架构、设计制造工艺、超级充电网体系+储能+太阳能的能源网络体系、按月付费等商业模式,这些都值得抄。一旦跟不上,即便现在销量看起来还不错的新势力,也会和奇瑞、众泰、海马、力帆一样的结局。特斯拉这个智能电动汽车的开拓者,正在将其先发优势转变为技术优势和商业优势,并且基于大规模量产下,不断的降低成本、降低售价,将电动汽车的普及率作为己任,手里还有大量的核心技术可以用于打市场。这样的特斯拉,即是行业最好的引路人,更是行业最难跨越的大山。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企业,面对这样的竞争对手,希望是遇强则强,抢下属于自己的时代机会。欢迎加入“车智”的朋友圈: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前沿科技、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群!MichaelY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