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公布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1号),确定了我校申报增设税收学(02,经济学)、车辆工程(,工学)、机器人工程(T,工学)3个本科专业通过教育部审批备案。
税收学
(宜宾校区就读)
■专业简介
税收学专业依托我校近30年会计专业办学基础,凭借经济与管理学院现有相关专业特色优势,于年经教育部备案批准设立,旨在培养涉税财经人才。
本专业现已与四川建科会计师事务所、四川建业会计师事务所、成都天恒税务师事务所、四川固勤税务师事务所、吉能鸿业集团有限公司、宇芯(成都)集成电路封装测试有限公司、宝利根(成都)精密模塑有限公司、成都欧尚超市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场所。
■师资队伍
本专业目前共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3人;注册会计师4人,注册税务师2人,50%以上教师具备相关行业实践经验,已形成“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主要课程设置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学、金融学、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税收学、税法、税务管理、税务筹划、大数据挖掘与分析。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熟悉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掌握现代经济理论与分析方法,能够准确理解与执行税收*策并自主解决现实税收问题,财会基础扎实、能够对企业财务及税收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胜任财税核算和纳税申报、税收*策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筹划等工作的应用型财经人才。
本专业学制四年,毕业后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工商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及相关行业)、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第三方组织(如财税咨询行业企业)、*府财税部门、银行、证券公司等领域从事财税工作。
毕业生还可选择攻读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
车辆工程
(宜宾校区就读)
■专业简介
车辆工程专业属工学专业,培养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等方面工程技术基础理论和汽车设计、制造、试验等方面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并重视与汽车技术发展有关的人文社会知识,能在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经营销售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我校车辆工程专业建设有汽车类专业建有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建有车联网与网联汽车应用研究实验室1个,与成都客车有限公司建有车辆实验测试共享实验室1个。教学条件和实验条件完全能满足各门课程实验开出的需求。年6月,我校发起成立成渝汽车后服务产教联盟,联盟中包括成渝地区部分主要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如重庆力帆、北汽银翔、四川野马汽车,成都客车厂等;汽车零部件重要生产企业包括重庆平伟、成都宏明双新等。联盟企业能满足学生的专业生产实习需求。年12月,学校在科技厅备案“四川成渝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创新联盟能够有效保证学生专业教育的合理性和前瞻性。
■主要课程设置
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理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试验学、汽车设计、车载网络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三维建模设计、智能汽车技术等。
■实训实践
专业建设有汽车检测维修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成都市青年创新工作室1个,车联网大数据应用研究实验室1个。本专业开设的实训实践课程主要有:工程素质训练、金工实习、汽车构造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汽车性能与评价实验、汽车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车辆工程领域所必需的较为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专业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工程原理,研究和解决车辆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问题;能够从事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开发、汽车电器和电控系统标定,汽车电子产品与器件的制造,装配与调试,汽车机电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方向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以后可以从事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的设计开发、车身及造型设计、车辆电子技术应用、车辆的性能测试与试验研究、汽车制造工艺、工装以及生产管理等技术工作;可从事相关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也可以到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就业单位主要包括:一汽大众、一汽丰田(轿车)、长安汽车、吉利汽车、成工集团成都工程机械总厂、博世公司等。
■深造方向
深造专业包括车辆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国内有相关专业的高校包括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湖南大学等。
机器人工程
(郫都校区就读)
■专业简介
机器人工程专业是顺应国家智能制造发展战略和机器人科技发展趋势而设立的专业,是融合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新工科专业,国家出台了大量支持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发展*策,机器人也是四川省“5+1”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推动的核心领域之一,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本专业具有良好的实验实践条件,与富士康联合建有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实践教学平台-成工富创,拥有ABB双臂机器人、UR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工作站等先进实验设备,建有“特种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四川省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团队等。
本专业作为四川省产业发展新兴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注重面向应用,面向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按机器人基础理论、创新思维、实践应用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动对接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实现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一支以博士为主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8名,其中正副教授4名,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该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厅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教育部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十余项,承担横向项目30项,与地方企业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主要课程设置
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工程力学、机器人学、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机电传动控制、工程测试与信号处理、机器人系统建模与仿真、并联机器人机构学、机器视觉基础、机器人编程技术、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机器人工程专业所需的机械设计、自动控制、传感检测、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生产制造、调试维护和创新应用等工程能力,并具有开阔视野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机器人的生产制造企业以及集成应用公司,从事机器人工作站设计、装调与改造,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应用及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机器人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机器人产业,认为其将是互联网之后又一个行业爆发点。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科技成果已经进入实际应用。而且在产业升级,机器人换人的大背景下,机器人专业人才稀缺,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好。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机器人的设计研究单位、生产制造企业以及集成应用公司,从事与机器人有关的产品设计、制造、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集成、管理、安装、检测与维护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选择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继续深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