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交出了一份让人疑惑的答卷。
年1季度,其营业收入为.78亿元,同比上涨.97%;扣非净利润却同比下滑了41.57%,只有9.77亿元。受此影响,5月5日,公司股价以-10.83%低开,不过随后迅速反弹。
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众多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之时,作为世界级动力电池龙头企业的宁德时代,竟然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状况?为何大跌之下,又引来众多资金入场抢筹?
野马财经研究组注意到,这份财报蕴含的信息远不止表面上如此简单,当下的利润还是未来的成长,不同视角的投资者,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
作者缪凌云来源
野马财经资本研究组本文约字,阅读时长约12分钟
原材料掀涨价风暴
产业链谁在抗压?
年至今,能源类金属的价格涨幅,可以用“疯狂”二字形容。
图源:中泰证券相关研报
根据工信部、中泰证券研报等数据,不到一年半时间,电池级碳酸锂从不足10万元/吨,上涨至最高50万元/吨左右,四月以来有所回落,不过依旧保持在高位;金属钴价格自年底开始触底反弹,从30万元/吨左右,一路攀高至54万元/吨;沪镍期货年初约为12万元/吨,目前已超23万元/吨,且排除“青山事件”影响后,涨势未衰。
受此影响,不仅能源金属企业们赚得盆满钵满,很多材料加工、零部件制造公司也随之调价,“涨声一片”。
野马财经研究组统计,年A股主要锂镍钴原料提供商,对应产品毛利率同比上涨了10至30个百分点,或者本就处在极高位置;电解液环节最高增加了42.6%,有少数公司出现下降;正负极材料企业毛利率也基本小幅上升。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动力电池行业。
上图信息整理自各上市公司财报
可以看到,年动力电池企业毛利率大都呈现下降态势。宁德时代降幅4.56%、国轩高科(.SZ)27.67%、亿纬锂能(.SZ)7.11%,比亚迪(.SZ)未单独披露动力电池数据,汽车及相关产品业务整体下降7.81%。
客观来讲,或主动或被动,这些企业以自身利润为代价,将来自原材料的涨价幅度部分截留消化,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下游的影响。
特别是占据着国内市场半壁江山的宁德时代。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国内占比为52.1%,如果其选择不断提价,绝大多数下游整车企业都会受到影响且只能接受,进而将更多压力传导至消费者。
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先进技术、稳定工艺的加持下,宁德时代还具有全球领先的产能及以此产生的规模优势,短时间内难以出现水平相近的替代者;另一方面,整车行业年前十大企业市占率合计(CR10)仅为50.37%,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与宁德时代相比,话语权有限。
当然,在为产业链下游消解部分涨价压力的同时,利润层面的让步也可以帮助宁德时代进一步抢占市场。
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06%;实现扣非净利润.42亿元,同比增幅.2%。年一季度,公司.78亿元的营收,同比继续上涨.97%,全球市占率亦从去年底的32.6%,进一步提升到35%。
更加重要的是,涨价毕竟不是长远发展之道。价格的暴涨暴跌,会加剧行业的周期性风险,使之可能陷入“供不应求——价格暴涨——盲目扩产——恶性竞争——价格暴跌——行业凋敝”的怪圈。
针对这一问题,工信部等国家部门同样保持着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