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漫天霾(ID:lblmlsy4)
一
这轮疫情来势汹汹,过去是日增几例十几例,最多上百例,现在是日增一千两千。吉林单日破两千,疫情防控的全球模范生上海,形势也极为严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不专业,说得也不一定准,梳理了相关信息,觉得有以下主要原因:
第一,本轮疫情是新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其典型特征是:无症状,传播隐秘,速度极快,代际间隔时间变短,从接触到核酸检测出阳性不到2天。
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最强的变异株,对于已经接种疫苗加强针的人,逃逸能力比老一代*株提高三倍。所以你看疫苗接种率已经很高了,依然防不住。
我们都知道,疫情防控最关键的两环,一是流调溯源,二是核酸检测。精准发现传染源,精准进行隔离防控,依靠的就是这两条。
这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过程。与德尔塔相比,奥密克戎本来就更快更隐秘,然而现在它又双叒变异了,来了一个“升级版”,既没有症状,传播代际间隔时间又这么短,那么等发现的时候,已经传播好几代,就是大规模聚集性传播。
对于上海这样人口密集、流动性强的超级大都市,即使医疗人员再昼夜不休、实力再强大,流调和核酸检测也跟不上。
说白了,不是我们无能,而是病*太狡猾。
第二,境外输入。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全国最大空海港口岸,集中全国40%入境航班,据张文宏医生披露,上海近6个月收治的例病例,大多数是境外输入病例。今年光前两个月,上海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病例例,占全国同期总数的38%,是去年全年数字的80%。可见今年防控压力之大。
加之最近香港疫情形势严峻,沪港之间经济联系紧密,人员往来密切,目前在上海入院治疗的例输入式病例中,来自香港的达例。
说上海是我国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第一道防线,承受了全国最大的压力,一点都不夸张。
第三,物人传播。
据专家研判分析,本轮疫情传播链条清晰,感染来源聚焦于:境外输入病例携带的病*污染环境,物流企业内由被污染的境外物品引发操作工感染后,通过人传人造成后续传播。被污染的快递物品被配送到其他快递网点后,又造成后续部分物流快递人员的感染。
物流是社会经济运行的血液,不可能切断物流,因为这就相当于切断了生命。因此发现和防控疫情的难度大大增加。
二
上海为了应对这次疫情,已经前所未有地升级了防控措施。
上海市民非必要不离沪,离沪、来沪、返沪人员要持有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3月13日起,上海长途汽车客运暂停运营。
3月14日,上海新列两地为中风险地区,目前共有10个中风险地区:
有人说上海要封城,官方立即回复:没有这样的安排。
尽管身处风暴眼,上海防控仍然审慎节制;在最严峻的时刻,若要选择,上海仍然最让人放心。
而且,张文宏医生今天凌晨又站出来说话,说这是“倒春寒”,没有什么可畏惧,病*的*力已经明显减弱,疫情防控的节奏不能乱,消除恐惧是我们必须走出的第一步。他的话,给了我们科学的指引,传递出坚定的信心。
我们相信科学的力量、相信专业的力量、相信文明的力量。
你依然可以相信上海!
但是这时候却有一帮人在为此幸灾乐祸。他们说,上海你不是牛吗,这回还不是慌里慌张,我就看看你这回怎么收场!他们内心里希望,上海像他们一样,雷霆万钧,为了抓一只老鼠把整个瓷器店砸个稀巴烂。
这里面有一种非常阴鸷而猥琐的心态。我已经很惨了,你怎么能这么好?就像一个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总希望学霸也犯点错误,这样自己就心理平衡了。他们不明白,一个优等生的存在,会给差生提高成绩提供可能,使他们的提升事半功倍。优等生可能也会犯错,但那却不是差生学习差的理由。
上海即使最后还是要走最严的道路,也不一样的。一个看到精致的缸里有一只苍蝇,就把它砸烂的人,和司马光砸缸救小孩,绝对是两回事。
你要知道,要不是上海这个标杆树着,你那里不知道已经被封了多少次。你现在还能不能用得起流量、发得了言都得两说。
冰冷在温度面前,总会慢慢融化。野蛮在文明面前,总会自惭形秽。
这就是上海的意义。
三
上海一直很努力,上海始终走在最前沿,上海在为全国探索新路径。
事实上张文宏和其他专家团队早就预见到本轮疫情相比于德尔塔,将更加猛烈;
并且一直在根据病*变异情况调整和升级防控策略。
他在3月7日的微博中说:
那么,除了他一直主张的接种疫苗将有效降低病死率,疫苗策略将是抗疫的重中之重,如何实现“以最小的防控成本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
研究抗病*的药物,早已在他们的规划之中;面对无症状、传播快的新病*,疫情难免大规模扩散,这时候及早发现和检测就至关重要。他在接受采访时说要推行“抗原检测”:
抗原就是病*外面穿的衣服,核酸就是病*里面的基因。核酸是要借助机器的,而且采样的要求、机器的扩增,都有一套非常专业的体系。采样不方便,没有合适的条件就没法扩增。
那有没有更加方便的办法?就像大家比较熟悉的妇女检测有没有怀孕,这就是一种非常简易的抗原检测,居家就可以检测,满足快速检测的要求,费用也比较低廉。因为不需要用机器,又快费用又低。香港这次就采用了抗原检测,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为什么这么好的方法以前没有采用?他接着说:
抗原检测因为没有扩增,所以敏感性要略微低一点。但是一旦检出阳性,就有很强的价值。未来面对更大规模的国际开放以后形成的输入性病例,进而在我国最终也会实现逐步开放的过程中,把病*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抗原检测就意义重大,可以在更快的速度实现社会面清零。
你看,你能想到的,他都想到了;你没有想到的、让你期待已久的未来放开以后怎么办,他也想到了。而且,是一如既往的“文宏风格”: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最艰深的专业知识,用最理性的态度面对病*侵扰,用最强的专业精神提升信心。
我们尊重科学,我们相信专业,我们寄希望于上海为全国趟出一条新路,盼望上海带领我们走出阴霾,重新看见自由的阳光。
我们对上海有信心。
不论我们之间分歧有多大,至少有两点共识:第一,肯定会逐步开放,不可能永远这样下去;第二,疫情防控,必须进行成本收益计算,正如张医生所言:“抗疫已经两年多,避免一刀切影响民众生活也是防疫工作的一部分”。
上海有实力,上海有温度,上海最文明,将为我们实现这些共识寻找最佳路径。
上海就是我们的念想,上海一定做得到!事实上,除了上海,也没人能做到。
四
疫情已经进入第三年,大家都挺难的。这是一场全球性的灾难,经历一场灾难,总得从中学到点什么。
第一,中国抗疫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一直是发挥市场的力量。口罩、防护服、呼吸机、核酸检测设备的生产、医院的建设,全都是市场的杰作,不但迅速满足了抗疫需求,而且实现大量出口,让恐惧之下的大众和生计艰难的劳动者看到了曙光。
市场化的体系,是及时、精准、有效响应消费者需求的机制,这是任何一个控制机构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它不可能知道千千万万人的真实偏好和迫切需求。我们记忆深刻的,是像血液一样在城市里穿梭的物流快递,精准地满足了每个人的需求,是全球最强大的互联网经济为困在孤岛上的人们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凡是发挥市场力量的地方和时候,疫情防控就能够成功,将对人的自由和经济的伤害降到最低。凡是不这样做,就必然引起大规模的恐慌、饥饿和混乱,让所有人付出沉痛代价。
因为市场经济,归根结底,就是尊重每个人财产权和自由选择的经济体制,就是激发强大生产能力、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经济体制,就是散发着浓浓人文精神的经济体制。
万万不可错误归因,将一切归功于令行禁止。市场经济,才是抗疫成功的基座。
再往深里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人的自由和潜能充分释放,激发了人们的企业家精神,由此实现了巨量的资本积累,才能为疫情防控和科技研发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本支持,才能为停摆下的人们提供维持生计的基金,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中国的市场也足够大,技术进步速度快,超强的工业生产能力、全球领先的互联网和物流行业,才能支撑起漫长的停摆,即使有很多人已经远离了生产,其他人的生产照样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我们可以想象,若是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或者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发生疫情,他们敢封禁吗?不敢的。人本来吃饱饭都成问题,感染一个病死率跟流感差不多的病*,又算什么?
许多国人支持封禁,但是他们忘记了自己一直有一个默认的前提,就是自己的资本储备足以熬过这段时间,物质的供应仍然不间断。雄厚的资本积累,超强的供给能力,来自何方?还是市场经济!在一个消灭了市场的地方,绝不能这样做,因为那意味着饿死。
说到底,都是经济。
经济越是发达的地方,抗疫越是有底气,就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