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完了,有人说拍的夸大不真实,一个人操作一门炮怎么可能打得下来一架飞机?
敌人轰炸之下还能那么快修好桥?
中国人民 用事实告诉你,能!
一人一炮可以打敌机,通常高射炮在进行防空作战时,由多门炮组成一个防空体系,从多个方向上对敌机进行大火力连续打击形成炮网。
这就是影片中说的“打交叉”战术。
片中*和*的两门高射炮各自只有不到50发炮弹,正常一门火炮的标准配弹量是发,两门炮的弹药只有常规的25%不到。
这也是为什么片中张飞一直强调不能打交叉的原因。
电影中张飞、关磊二人操作的是苏联M式37mm高炮,该机炮的有效射高只有米,只能打到低空飞行的侦察机,而面对轰炸机则无能为力。
电影最后,张飞拖着残破的身躯,操作着本应该7人才能操作的高炮,打下一架敌*的飞机。
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历史上这样的奇迹就真的发生过,他就是 高炮兵英雄刘四。
当年,在身边战友都倒下牺牲之时,刘四一人爬到一号炮手位上,盯着瞄准机转动方向轮。
接着他又转到二炮手位上,双手控制射击仰角脚踏发射开关,将战友牺牲前压进炮膛的炮弹悉数打出,最后成功将一架P51“野马”式战斗机击落。
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刘四和所在的3班共击落敌机12架、击伤16架。
正如美*自己所说,不可能就是中国人最厉害的武器。
修桥的片段可能吗?
电影里一夜之间桥被炸毁四五次,但都被快速修复。
甚至美*飞行员自己都说,我们的人修好这桥至少需要三天。
《 》的故事原型参考了英雄张振智的修桥故事。
年5月,美*为切断前线 的补给线,在2小时内留下了余枚弹药,试图炸掉 上的岩里桥。
而工兵连长张振智带领全连战士顶着如此密集的轰炸,仅用一个半小时就修复了被炸掉了5孔的7孔桥,保证了大部队后勤补给的运输。
而在之后的两个月里,敌*共先后投下数千枚炮弹试图炸桥。
张振智则带领工兵团前后七次紧急修桥,为金城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后方保障。
电影中,只是把他们的真实故事浓缩在了渡过 的一夜战斗中。
影片的结尾,凝固汽油弹轰炸过后的桥头,能很明显地看到一具扛着木桩的焦尸,那是由李九霄饰演的步兵刘浩。
再仔细看桥上的不远处,还有一具扛着铁链、保持着修桥动作的焦尸,那是由魏晨饰演的工兵连连长闫瑞。
他们是千千万万个牺牲的 们的缩影,这就是中国*人精神。
哪怕下一秒就要牺牲,这一秒也要继续坚持战斗。
电影最后战士们用身体架起人桥,保证大部队通过。
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国歌里的那句话: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他们用行动告诉敌人,中国人是打不垮的。
这部影片拍的究竟好不好?抗美援朝老兵:
当年我们也是保卫一座桥,白天他炸晚上我修,所以你一演我熟悉极了,电影拍得好!
开头有一段老兵的独白:
美国的飞机一天到头在天上飞,俺们多想也有架飞机在上面护着俺们。
故事结束的时候,出现了战机护航接 烈士遗骸回国的画面,看到这里瞬间泪崩。
七十年后,他们终于有了护着自己的飞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七十年,我们从一穷二白走到繁荣富强,可他们却再也看不到。
单人单炮击落敌机神不神?神!
但它是真实发生过的。
架起人桥神不神?神!
但对于70年前朝鲜战场上的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就是他们最强大的武器。
看着 用身体架起人桥,也要冲锋过河完成任务,片中的美*飞行员说了一句:
他们不相信神却创造了神迹!
是的,中国人相信,人定胜天!
当《我的祖国》钢琴曲响起的时候,看着战士们用身体搭成人桥,很难不让人热泪盈眶,因为我们都知道这就是中国,我们绝不服输,也绝不会输。
这场战争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把抗美援朝精神传承下去,了解并正确认识这场战争,告诉年轻的孩子们,这是父亲的责任!
《朝鲜战争》全景式再现了朝鲜战场上的历史风云,更有百余幅朝鲜战争珍贵历史照片。
本书被誉为朝鲜战争题材国内品质第一的扛鼎史书,全面揭开朝鲜战争台前幕后隐秘历史的必读书,更是入选了人大附中推荐必读书目。
父爱如山,传承历史,让父爱更厚重,有需要的家长朋友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直接购买!
《决战朝鲜》于细节中解读、记忆历史,从《雅尔塔协定》落笔,全景式记录这场战争,展现出了纵深感和立体感,也有了现代史学的某种价值。
本书真正让人感受到70年前先烈们的英勇与伟大,更加体会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管虎导演适不适合拍战争片?《八佰》真不真实,《 》翻没翻车?
时间将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方式!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